万象

名家贾宝珉立万象于胸怀

发布时间:2018/6/7 3:36:05   点击数:

鹤发,目光炯炯,一副方框眼镜,既有学人的儒雅,亦不乏老者的亲近。印象里的贾宝珉,总有这么几分旷达和洒脱,如同他笔端的花鸟世界,舒展出纵横万千的气象。作为津门花鸟教育界的第二代领军力量,他从前辈的步履中深刻参悟出传统的真谛,更躬亲践行,传承着艺术的正道。也是在经年耕耘的过程中,其创作化为一首清新幽远的诗,奏鸣出与草木共生的生命情调。

贾宝珉,年6月生,天津人。大学文化。年毕业于河北艺术师范学院中国画专业。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贾宝珉花鸟画》、《中国画基础》、《花鸟画技法问答》,其中《花卉画法》、《肖鸟画法》、《蔬果草虫》、《中国花鸟画》20余册理论著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其艺术传略入典《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华人美术家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等。

笔精墨妙写大境

纯粹洗练,恬静高雅。贾宝珉的花鸟画里,或繁或简,皆能挥洒出令人舒畅和安静的气度。

“景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以人心中之一境界。”《人间词话》中,国学大师王国维把中国文化里独有的意境描绘得妥帖透彻。作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奉为圭臬的珍宝,意境自艺术母题长河的源头一路奔腾,从未游离,既是中国传统美学理念中最为基础的范畴,亦传递着最具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画家选取客观事物之精粹,根据内心的情趣与观念,经营出纸上的一方理想天地,孜孜以求超越表象的精神境界。这种形与神、虚与实、有与无的和谐统一,格外为贾宝珉所重视。受恩师萧朗和孙其峰的影响,他吸收二者之长,逐步形成了水色交融、骨法用笔的个人画风,造型严谨之时,充满刚柔相济的笔墨格调。而在技法之外,他把精力投入在韵味与情感的表达方面,“写意画讲究干净、宁静和意境的结合,技法只是步骤,艺术性的最高点还体现于境界,因此我将重点集中在使画面更有情感和意味上。”

怎样展示出独具慧眼而又携带时代新风的意境?沿着这样的思路探索,贾宝珉结合长期在名山大川中写生的丰富感受,大胆地将花鸟形象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积极开创“当代大花鸟画”的新图式。“社会在变化,审美观也在改变。举个例子,过去歌唱家都是独唱,而现在后面要添加伴舞,两者可能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就是人们的审美观变化的体现,包括戏剧等其他艺术都是如此,视觉要求更丰富,跟过去单纯的表现方法不同,绘画也就跟着演变。”他从宋元的大境界花鸟画获得启发,适当扩大造型以衬托场景,重视周遭环境的描绘,佐以山水和水彩的作画技巧,空间由黑白关系拉得立体深远,仿佛引领着观者一步跨入画境,鸟鸣啁啾,花香万里。赋予作品更为宏大的气势的同时,深切地令人感受到艺术家对社会和自然的满腔热忱。

造化出笔底,一派洋溢着生机的写意花鸟,诗意隽永,流淌出他心底动人的真诚。而这由生活之美衍生出来的艺术哲学,温润有度,符合人之为人的心性与根本。如今,贾宝珉已经迎来了艺术的成熟阶段,然而他最常挂在嘴边的,却是风格并不重要,形成乃伴随实践顺其自然。摒弃认准一套固定画法原地踏步式地重复自我,他更愿意秉持抱朴守拙的学习心态,汲取他人的优点,“孙其峰老师说过,不能让自己停留在某一个绘画方法上,要不断探索新法,否则时间长久,技法就会凝固倒退,精神性也就随之消失。”

年逾古稀的贾宝珉,拥有一个稳固的“交流圈”——几十年的老友凑在一起,推心置腹,对彼此艺术的长短直言不讳。他还时常把作品推送至朋友圈,希望以此听听同道的意见,一两句到位的点评,就能引来持久的思考,被其颇为珍惜。恰似这般拒绝止步的进取之力,让贾宝珉点染出的一草一木能够超然于物外,步步走向博大与自由。

传承文脉解惑不辍

有人说,作为一位成功的美术教育家和书画家的贾宝珉,是于20世纪80年代铸就的。而此前,他同样拥有着令人羡慕的高起点。十几岁,他便机缘巧合地投拜在著名画家萧朗麾下,每周一次的登门受教,成了年少岁月的温暖记忆。“第一次去先生家,他就给我和同学立下规矩,首先学画不许送礼,其次是学到何种程度不要紧,但必须要好好做人。其实萧老师的家庭状况也很困难,七个孩子全靠他一人的收入,但他坚决不取分文,让我们特别感激。”面对前辈严格的专业要求,贾宝珉下了十足十的功夫,最多的时候,同一张画往复临摹三四十遍,以此修行笔墨。“萧老师给我们设定的标准是足以乱真,一次不行指点后再来一次。乱真并非为同他的面貌一致,而是说明笔墨技巧到位了,所以我的写意画基础打得牢固,路子也正。”

年,他顺利考取了天津美院的前身,追随艺术大师孙其峰的脚步。然而临到毕业,他却被分配到河北地方的印染厂从事设计,随着动荡年代的展开,画笔一放就是9年。直到孙其峰将他调回学校,在先生精心具体的教导下,贾宝珉启动了第二次学艺。从花鸟到山水,从书法到篆刻,他进行全面接触,也是得益于早年扎实的功底,迅速恢复了昔日风采,而老师也为他提出新的目标——重点研究画面处理方法和理论。“孙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学《易经》《老子》这样深奥的经典,一旦悟不透反而浪费精力,要学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是真理,认识实践,《矛盾论》则教人解决的方法,绘画也一样。”

紧接着,贾宝珉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升华期。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他频繁跟随萧朗和孙其峰两位先生外出讲学和进行书画创作,有幸得到刘海粟、陈大羽、李骆公以及李可染、李苦禅、黄胄、周思聪等诸多顶级艺术家的指导,拓展视野的同时,亦为名家的襟抱和追求所陶冶。“讲学的过程中,孙老师亲自示范教学,帮我备课,怎么讲、有哪些问题、关键处是什么,他会把理性的部分说得清楚,借助通俗的语言让抽象理念易于接受,下课回来还会给我总结。”经过这样的锻炼,贾宝珉避开了崎岖的弯路,将整套教学系统和绘画理论熟记于心,日后踏上讲台如鱼得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他曾无数次真挚感慨遇到了难得的好老师,“先生给我们的任务是要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薪火,这也是我的责任。”在他看来,中国画的确存在传接方面的难点,“中国艺术受其哲学影响,是主观经营的视角,同西方的科学实际完全是两个系统。在现实中难以找到画中的内容,因为它来自作者对客观的观察、体会,叠加个人心情,画出的即是自己,这也是中国艺术的难度,理解起来需要时间和实践。”制造矛盾和统一矛盾的过程,始终并行不悖地存在于每个画面细节的处理中,画者必须掌握其法度,更要清醒地摸索出这背后的主观规律——贾宝珉深谙,那便是大自然的造物法则,需穷毕生之力领悟。“现在许多人不清楚画理,能讲明白者更寥寥,便拿随性信笔这个理由搪塞,所谓‘七十随心所欲’,其后还有‘不逾矩’的限制,创作也是有规矩的随意,这个问题应该由校园教育解决。”

弹指一挥间,贾宝珉已在教学一线上兢兢业业40载。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评论他是“当代画坛中不可多得的一位花鸟画大家,无论在中国画的创作还是教学的领域,他都以自己数十年的身体力行,为繁荣我国花鸟画创作及教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会根据个人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个性的方向,并尝试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天分和积极性。面对泥沙俱下的市场,贾宝珉为传统书画教育真心忧虑,不辞辛苦地编写并出版20余种自成体系的教材和技法专著,以正视听,至今畅销不衰。那片不舍昼夜的痴心,源自牢牢记住前辈的嘱托,更是一份殷切的担当感。

对话贾宝珉

记者:您怎样看待国画中的写生问题?

贾宝珉:中西方对写生概念的认识不同,现在学校的写生其实应该叫写物,而中国画的写生是观察、理解和认识。大画家石鲁到黄土高原写生,其他人都在现场绘制,可他却不动笔也不拍照,等到回家后,创作了轰动美术界的作品。他并非画某个具体的窑洞或者景象,而是画自己的印象和感觉,反映出作者的意图,这才是中国画的写生。花鸟画有时也要对景描绘,但这是了解事物的具体结构,并不是写生的过程。

记者:您屡次强调谢赫六法作为中国画标准的重要性,为什么格外注重标准问题?

贾宝珉:早在南齐,谢赫就以六法论阐述说明了评价中国画好坏优劣的评判标准,此后六法被不断运用和充实,影响着中国画的精神特质,是其特殊语言。以此审视,许多作品根本就称不上中国画,只能列入装饰画中,因为完全没有中国画的因素。目前的国画界呈现混乱局面,得奖作品常令人莫名其妙,说不出所以然,单纯为了迎合某种欣赏趣味,其实古人早就提供了需要遵守的准则,还是应该沿着正道往前走。

市场经济对绘画界的确影响太大,不少年轻人忙于将精力放在金钱上而放弃钻研业务,这也是我们这辈画家所深感忧虑的。特别是写意画,是晚熟品种,时间磨炼得不够绝对不行。孙老师曾经诚恳地对我说过,宝珉啊,多少钱你都存不下,能存下的只有你的艺术!到了我们这把年龄,老师还如此中肯地叮嘱,所以年轻人真的应该甘心寂寞下苦功,因为只有艺术是能够流传给社会的。(作者谷珵)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医院南京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jc/154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