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机场 >> 都在担忧中年危机NO陈济我40岁时才进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年危机”业已成为这几年的热词。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养活一家老下的重担全压在一个人身上,还有的看官要还房贷、车贷和信用卡,确实很难!更要命的是,很多单位明确规定:不招超过35岁的人员。导致中年危机越演越烈,所以我们越来越焦虑。海兵为此也曾焦虑过,直到日前看完《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陈济的故事,才开始释然。
陈济是谁?相信多数看官都不知道。如果说起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应该多数看官有听说过。对了,旷世奇书《永乐大典》就是由他主持编撰的。
陈济痴迷于读书,自幼博闻强记,虽读遍天下典籍,却对赚钱和科举不感兴趣,有一次,他老爹让他去杭州、绍兴经商办货,他竟然私自将所带货款大半用于买书。他一生从未考取功名,被人称为“两脚书橱”。可能您会问,他那么痴迷读书,一不为赚钱养家,二不为做官考取功名。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他只为一件事:编一部包罗万象、贯通古今的百科全书。为学习编书,21岁时,陈济还拜同乡大儒谢应芳为师。
要想编一部这样的书,谈何容易?非举国之力,根本没法完成!所以在40岁前,陈济一直处于一个待业状态。啃老能啃40年,也算是创造啃老的历史记录了!
永乐元年(公元),明成祖朱棣想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需要一个编纂总裁,有人向他推荐了40岁的陈济。朝廷以布衣召他担任编纂总裁,他奉诏上任后,却推荐姚广孝、胡严为总裁,自任副手。《永乐大典》得已编辑成功,陈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与姚广孝等确定了编写体例,组织了文人学士余人参与编写。编写过程中,执笔者凡遇到疑难问题就请教陈济,他应口为之条辨缕析。
经过5年的努力,书终于编成,朱棣看完很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于是,这部长达卷,册,约3.7亿字,汇集了当时古今图书七八千种的世界上最牛的类书——《永乐大典》从此诞生!
《永乐大典》编成后,陈济因功被授予右赞善,担任皇子皇孙的老师。但凡遇到稽古纂集之事,都会优先交给他处理。
看完陈济的故事,海兵认为:中年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到中年,还不思进取、躺平、停止学习。与其盲目焦虑,不如利用闲暇时间,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只要有本事,到哪个年龄都不怕!谨以此文,与各们看官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