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酒店 >> 琅勃拉邦足以和欧洲小城媲美
琅勃拉邦与清迈
为什么说老挝的琅勃拉邦,我却用泰国的清迈做开始?原因很简单,一般人对清迈的概念,可能就是山林中的古刹小城。其实,清迈根本不是这样的。对琅勃拉邦而言,倒是恰如其分。所以,我试图把人们现有的清迈概念,引导到琅勃拉邦来。把追寻《小城故事》的人,带到一个吻合的地方去。另外,可能有些人已去过清迈,可能就会用旅游清迈的套路来想象琅勃拉邦,这也会造成误会。用大白话来说,清迈太大,根本不能叫小城;清迈太闹,根本不能叫清幽。琅勃拉邦,才是小城,小的只需徒步就可走遍;琅勃拉邦,才是禅静,每一条小街小巷都透出故事的意境。
当然,除了大小、环境、意境之外,琅勃拉邦与清迈有很多相似之处。
事实上,清迈与琅勃拉邦,在历史上有数百年处于同一王国,犹如姐妹。
首先,清迈建都于年,琅勃拉邦建都于年,一个姐一个妹,年龄差不多。
其次,从14世纪开始,它们都大建佛寺,最终都成为佛教圣地。而且,琅勃拉邦大建庙宇时,相当比例是由清迈的承包队设计与施工的。参加建设的民工,后来都成了新琅勃拉邦人。庙建成后,大量清迈的和尚作为精英,又被人材引进了琅勃拉邦。所以,两地间,相互影响与渗透很厉害。
第三,它们都受过缅甸统治,也都深受柬埔寨高棉文化的影响。后来,清迈与琅勃拉邦,又都从属于泰国的暹罗。再后来,由于法国的入侵,暹罗在炮口下,无奈将老挝割让给了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泰国欲乘法国自身难保之机,意图重新拿回老挝。法国为了反制泰国,便鼓励老挝独立。所以,老挝与泰国北部,琅勃拉邦与清迈,剪不断,理还乱。曼谷玉佛寺里的玉佛,就是见证。它被发现于清莱,被供奉于清迈,后被清迈王送至琅勃拉邦,最后又被泰国抢回。可以这样说,撇开现在的社会制度不说,泰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琅勃拉邦更与清迈同质了。反之,老挝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清迈更像琅勃拉邦了。顺便说一句,泰国、老挝、缅甸的新年都是宋干节,也就是俗称的泼水节。
▲琅勃拉邦泼水节
▲琅勃拉邦的和尚们衣食无忧,不过他们都爱学习自学成才
所以,如果需要在琅勃拉邦与清迈之间,选一个地方旅游,前者是首选。而且,去了前者,根本没必要再去后者了。犹如为了体验江南水乡,去了周庄就不必去苏州了,一个道理。
没有清迈的满天满眼电缆,也没有清迈的满街小贩,更没有清迈的寺庙成为寺店。绿树、古寺、老屋、河畔、僧侣,干净幽静,这里才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小城。
我是搭飞机进入万象,然后到了万荣,而万荣胜过漓江风光。万荣介于万象与琅勃拉邦中间,没有机场。所以,想进出万荣,主要是陆路。另外虽然也有水路,但不太方便。
据我所知,也有人,自驾车从云南进入老挝。琅勃拉邦是老挝所有著名景点中,最靠近中国的一个地方。我不知道从中老边境线到琅勃拉邦的情况,但我猜想不会很差。因为,我知道琅勃拉邦--万荣--万象的路况,挺不错。之前,我也看过一些游记,有一些把万荣到琅勃拉邦这段山路形容的比较恐怖。例如,山路弯绕的令大部分人头晕,山里有武装土匪等。我的亲身经历是,大巴上的确实会有某些乘客晕眩,但是窗外的风景真是令人陶醉。至于土匪,以我的驴行经验及小人之心判断:纯属个别写游记的人为增添英雄色彩而杜撰。
▲河畔,清澈见底,好鸟时鸣,在船上泛舟,一种轻松悠闲的心情油然而生
玩琅勃拉邦别看攻略看心情
很多人问我,怎么玩琅勃拉邦?
其实琅勃拉邦很小。当然,我说的琅勃拉邦是指古城。就如周庄、丽江、平遥一样。这点,清迈还不一样,清迈很多游玩景点都在古城外,而且清迈古城也不像古城了。清迈除了有几段城墙外,看不出城里城外有什么太大区别。
很小,意味着很快就可以走完、看完。琅勃拉邦有名的,无非是黎明时分的和尚化缘及一些庙宇。而且庙宇都很小,根本与灵隐寺、玉佛寺或清迈的寺庙,没有可比性的,完全不同的路子。如果单是到此一游,两夜一天足够玩完。而且因为太小,就那么几条路,根本不需要攻略。琅勃拉邦古城,有点像“△”形。左面那条斜边是湄公河,右面那条斜边是南康河。河边的两条道,加上中间一条“南京路”,构成了古城的主要架构。南北向的小街小巷虽多些,一穿就到了“南京路”或者河畔。所以,很难迷路。
因此,玩琅勃拉邦的要诀不在于方法,而再于心情。套用“心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这句话,玩琅勃拉邦,心有多美琅勃拉邦有多美,心有多浪漫琅勃拉邦有多浪漫。再讲句大白话,琅勃拉邦,就是个调情的对象。我们欣赏一个美女和与这个美女调情,所花的时间,所得到的满足,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我心中,“调情”是一个特别美的褒义词。因为,欣赏、赞美是单相的,调情是互动的。人之人之间的调情,蕴涵了喜欢、享受与感动,而且委婉、多情又浪漫。人与物的调情,就有了“江枫渔火对愁眠”、“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而不是“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强暴。在这世界上,赞美的对象可以很多,调情的对象不会太多。很久以前,我们还可以调情周庄、丽江、平遥。现在,被强暴的周庄、丽江、平遥,早已从良家堕入风尘,不再调情,只会调戏。举周庄、丽江、平遥的例子,是想说明,同样的地方,10年前的调情与现在的调戏,所用的时间、游玩的状态,肯定不一样。而且,喜欢调戏的,不一定喜欢调情,或者错把调戏当调情了。游玩这种地方,人的因素太重要了。所以,玩琅勃拉邦,别看攻略看心情,别问时间问心态。
不住古城内琅勃拉邦白来 我是怀着非常放松的心态走进琅勃拉邦古城的,因为之前从未来过,想省心省脑细胞,跟旅行团是最合适的选择。在琅勃拉邦没有什么制式宾馆,上网可预订的选择不多。如果回去,可以选坐飞机,机票虽然可在网上预订,但基本没有折扣。但在古城内,到处是旅行代理,营业时间都到很晚,非常方便。机场就在长途巴士北站(NorthernBusStation)隔壁。琅勃拉邦除了北站外,还有个南站(SouthernBusStation),离古城也不太远。万荣在琅勃拉邦的南面,从南方来的巴士停在南站。
如果不是跟团,住在琅勃拉邦,性价比最高的应该是古城“△”形的底部、靠近湄公河的位置,也就是吉萨拉街(ThKitsarat)与西萨旺冯街(ThSisavangvong)交界的西南角。西萨旺冯街,是古城的南京路。它的上半段集中了一些古寺及法式建筑,是古城的高尚地段,清晨化缘主要在这里进行。下半段以商业为主,开有很多旅行社,也有钱币兑换店。黄昏时分,整条路封闭成夜市。它的横街小巷,早晚两个时段,开有菜市场,里面有以当地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早餐铺、熟食铺等。从这条街头走到尾,正常速度大约20分钟。所以,住在这个底部位置,相当方便。
最重要的是,这里依然花团锦簇、悠情干净的小巷里,开设的客栈都在新建的房舍中,而且价格合理。据说,这里的客栈,大多是外国人所开,如新加坡、韩国等。所以,设施与服务,基本也与国际接轨,整体客房水平与国内三星酒店有一拚。
▲琅勃拉邦小巷
我去老挝前,曾与周围几个朋友聊过。他们想当然的说,打死也不会去老挝。原因是,那里住的一定很差,而且环境又脏。我去过了,我可以负责的说,我们的旅行团安排的酒店虽说不能和国内的四五星级酒店相比,但是干净整洁,窗外风光旖旎,而且,古城很干净,且诗情画意。至于他们要求的住,琅勃拉邦会给他们惊喜。
我走在琅勃拉邦的小巷时,常被隐于其中的度假小屋所倾倒。这些小屋,外表苍桑,内在现代。它们常与一个破旧的古寺为邻,周围是大量的古树与花木。另外有些法式别墅,好一派奢华景像。
用游欧洲小城的心游琅勃拉邦 出去旅游,看的越多,越明白一个事理:别用“穷”来说事。很多穷国穷地,某些地方的漂亮奢华是难以想象的。琅勃拉邦,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由于这里依山傍水、风光绮丽、人文环境也特具魅力,法国人特别喜欢,在这里修建了很多别墅,几乎成了法国在东南亚的干部疗养中心了。
历史的沉淀,东西方的交会,使得琅勃拉邦这个古刹林立的小城中,又溶进了很多法式风情,特别是在古城河畔。从地图上看就能明白,“△”形的上半部犹如一个小岛伸在河中。河畔,几乎都是古老好看的热带大树,好鸟时鸣,嫣红姹紫开遍。树荫下,花丛旁,是一个接一个的露天餐厅。这些餐厅,从台布、餐具、餐牌到服务规范,洋气雅致。坐在这里,眺望对岸,尽是原野田地与山林,非常怡人。当然,怡人的是环境不是菜。
老挝咖啡与老挝啤酒是口感极佳的老挝饮品,深受游人的欢迎。而琅勃拉邦的大部分小店小铺,也特别小资,简单古朴中总让我心中冲出一股浪漫情怀。
实话实说,琅勃拉邦没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与地方,不过家常便饭还是对得住中国胃。这里吃的有点像越南与清迈,像越南,是指流行用法式面包夹各种肉与蔬菜在中间,还有就是大碗汤料的越式米粉;像清迈,是指当地的菜式。琅勃拉邦菜场熟菜铺中的东西,几乎与清迈的一样。琅勃拉邦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老挝仅有的两个拳头产品:老挝咖啡与老挝啤酒。确实,这两样东西真不错。我再加一样东西:粥。老挝的粥,我没喝过,但听曾呆在老挝玩过的国人反应非常好味,感觉吃到的最好的粥。不知里面放了什么东西,说是鲜美滑口,秒杀广东的那些粥。这里的一碗粥,一般都接近1美元/碗,这在当地算很贵的。美元算是折算过来的,当地日常消费使用老挝的基普。但是,购买机票、巴士票、住宿、当地旅行社的活动等所谓外国游客消费的项目,基本只收美元(中国人开的店可以直接用人民币的哈)。
如果在清迈用自行车逛城,只是理论上的事。因为清迈太大太乱。在琅勃拉邦,租辆小摩托慢慢骑,才是写意的事。
绕了一段讲吃的,再回到河畔街上,一幢幢法式洋屋、寮式老屋里,开着客栈、餐馆、按摩、画廊、个性小店,行人不多,氛围静谧。白天,会有一些西方游客,守着一杯老挝咖啡,静静的坐在这里看书。
非常奇怪,到了琅勃拉邦后观察发现,游客不像东南亚其它地方似的“格瓦拉”,大部分人都很绅士淑女。我很佩服西方人的可塑性,一个非常老粗的人,到了一个优雅环境后,看上去也人模人样的不会出糗。这一点上,我们华人非常本色。
除了河畔之外,西萨旺冯街及其与之相交的小巷,也相当诗情词意画境,这里多了些古寺,还有些商店、人家。今天还有朋友问我,到琅勃拉邦,到底看什么?我反问他,如果你到某个欧洲小城,到底看什么?这种有味道的地方,讲是讲不清的。如果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琅勃拉邦就是类似于欧洲小城的亚洲小城,同样在浓浓的宗教空气中,弥漫着浪漫情欲。同样在小街小巷中,领受着历史质感带来的美。很多美感,来自历史的沉淀,来自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质感上,金钱是打造不出来的,话语也是很难形容的。所以,我无法详说如何调情古城,犹如无法教人怎样谈恋爱一样。我只知道,第一天来到这,便让我觉得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到已经熟悉的地方,去感受,去调情。
群体冲击的化缘长队 一次又一次的到已经熟悉的地方,说明了这个地方的所谓“景点”并不多。一般人到琅勃拉邦,主要说是看庙与化缘。琅勃拉邦有很多庙,最著名、最有琅勃拉邦特色,也是最值得参观的,就是香通寺。
香通寺(WATXIENGTHONG),建于年,是皇家御寺。年,中国云南农民起义部队黑旗军,帮助越南攻占了琅勃拉邦,烧毁了除香通寺和迈佛寺之外的全部寺庙。所以,现在,香通寺不仅在规模、等级上是第一,历史渊源上也成了第一。当初黑旗军之所以没有烧毁香通寺,是因有个首领叫刁文池,是越南白傣族人,早年曾在香通寺出家做和尚,手下留了情。这段故事也提醒我们:我们不希望因为我们祖先的所为,受到别人的仇恨。同样,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别人的祖先之因,耿耿于怀,揪住不放。都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还有什么“以史为鉴”。我们在指责别人时,扪心自问:我们记得多少过去。我觉得,旅游中带上思考,比烧香念经更会让人觉悟。
其它寺庙,我以为没有必要特意去,走过路过去看看就行了。所以,写到现在,基本上没写寺庙。因为,我以为过多的突出寺庙,会给人到琅勃拉邦就是看庙的错觉。其实我觉得,琅勃拉邦的庙,也犹如欧洲小城的教堂一样,都是与当地人文、历史、环境有机溶化在一起的,不存在单独看的问题。但你身在小城之中,一定会强烈感受到寺庙或教堂的影子无处不在。
琅勃拉邦黎明时光的和尚化缘,其实与欧洲保守小城中每天的宗教仪式异曲同工。但是,琅勃拉邦在视觉上更唯美、更有群体冲击力。几百个和尚,身穿与黎明的灰色反差极大的橙色僧袍,一起行走,效果可想而知。
每天的化缘,不是传说中的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的。可能,以前没有游人的时侯是。现在的化缘,集中在西萨旺冯街上段。我说过,上段地区有很多古寺,除了香通寺外,还有西本黄寺、西里芒昆寺、索普寺、森苏加拉姆寺等,而且集中在西萨旺冯街的西侧,占据了古城一个角。化缘的路线就是和尚从各家寺门出来,到达西萨旺冯街后,沿街西侧向下走,到这个角的最后一个庙时,向西转弯回各家的寺。
大规模成群结队的清晨化缘,是琅勃拉邦一道独特的风景。根据香通寺的传统说法,布施的人应以自家蒸煮的或在菜市场购买的米饭为供奉物,方显诚心。
布施的人,就等在人行道的里侧,一字排开的跪着。传统的布施内容是糯米饭团,由于海外游客的加入,现金等五花八门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化缘什么时侯开始,可能只有带头寺庙的带头和尚才知道。化缘不是各寺单独进行的,是所有寺庙统一行动的,化缘队伍更显得绵绵流长的震撼。一般而言,人们在拂晓前的黑暗时,开始聚集。东方鱼肚白时,化缘队伍开始出现。所以,讲不出标准钟点,每个季节每一天的黎明开始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当时我去布施大致是五点起床,到那六点不到左右)
来源:网络,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