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酒店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定义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和眼球震颤,主要表现为起卧、翻身、低头、仰头等体位突然改变时突然出现的天旋地转的感觉,可伴有恶性、呕吐、心悸、大汗等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1分钟。
分类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其次是中枢性眩晕,如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障碍、脑膜炎、脑瘤等。
其他疾病引起的位置性眩晕。
病因
(1)BPPV多数病因不详;(2)迷路老化,椭圆囊斑变性而致耳石沉积于半规管或壶腹。
临床表现
BPPV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本患者的表现均符合这5项特征。
诊断
BPPV的诊断完全依据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
Dix-Hallpike测试:患者坐于检查台上,在检查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一侧偏45度,PC-BPPV者,头转向患侧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和垂直旋转性眼震,反复试验有疲劳性。此外还有仰卧侧头位试验,患者坐于检查台上,迅速取平卧位,随即头向一侧转90度,HC-BPPV者立刻出现剧烈旋转性眩晕和水平向性眼震。
治疗
BPPV的治疗以管石复位治疗为主。针对受累不同的半规管分为两种复位法。
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④坐起,头前倾20度。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Barbecue翻滚法(针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②身体向健侧翻转,使面部朝下;③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④坐起。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多数研究者的经验是转动角度大、速度快、引发出眼震则效果好。初次治疗无效者,可反复多做,效果亦好。我科已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上千余例,患者均反映效果显著。
神经内科简介
神经内科为我院重点建设科室,医院重点专科设置,现有医务人员十四人,其中高级职称一名,设置床位四十余张,承担全院脑血管疾病,门诊重症救治。
诊断特色:
1.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取栓、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成形术、动脉瘤弹簧圈填塞等。
2.脑梗死超早期的溶栓治疗。
3.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4.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诊疗范围:
1.脑血管病: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2.头痛、头晕;3.神经系统变性疾病;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脊髓炎、脊髓炎;5.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6.运动障碍性疾病及肌肉疾病;7.癫痫及癫痫综合征;8.脊髓及周围神经病变9.各种睡眠障碍,睡眠、不安睡综合征,发作性睡病等。
罗宝玉副主任医师讲述操作技巧
脑血管造影
神经内科医疗团队
神经内科护理团队
24小时咨询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