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谁说淄博总往西发展东边老城区也要做大做强

发布时间:2021/7/6 17:22:40   点击数:

每个地道的淄博老城区人都有印象,那几年街头巷尾亲戚邻里都在谈论一个类似的话题——“听说了吗,XXX他家又在西边买房了”;慢慢的,大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老城区搬去了西边的新城区。

西边新城区高大的大型住宅区

与东边的老城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边的路更宽,世纪路、南京路、上海路、北京路,一个比一个宽;西边的楼更高,新区CBD、汇金大厦,一个比一个高;西边的商品房更加宜居、现代;西边的生活配套更加富足、美观。

西边新城区宽阔的城市道路与水系

很多生活在老城区的淄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淄博总往西边发展呢?

说法有很多,其中较多认同的是“济淄一体化”,大家觉得淄博为了尽快和济南城区相连所以全力往西发展。

“济淄一体化”政策指引下,经十路将延伸至淄博

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对。“济淄一体化”虽然是淄博城市发展的宏观趋势,但并不是决定主城区向西发展的关键点。

“济淄一体化”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城市协同发展的行政概念,并不是真的把两个城市的主城区相接成片。

济南并没有像大多数淄博人想象的那么近,泰安和莱芜离济南的主城区明显比淄博更近?

那么淄博总往西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土地。

城市的发展有其基本规律,简单的说,土地是一座城市的核心资产,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大量的财政收入,用于投入城市开发建设,以此来获取其他各类税收收益。

在比较初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对政府而言,哪里的土地相对容易卖就应该先发展哪里。

年的淄博主城区,也就是今天淄博的老城区。这是谷歌地图上可以看到的淄博最早的卫星图像。

从卫星地图来看不难发现,淄博主城区的发展在自然条件上主要受限于东边的四宝山山体,在历史条件上受限于东部和南部的铁路,而城北和城西地形平坦开阔,土地性质以耕地为主,地面几乎无建筑和其他交通设施阻隔,因而城区向北和向西发展更为容易。

年的淄博主城区城市规划图,也可以明显看出,城区收到铁路与山体的限制,只能向北向西发展。

地形平坦开阔,意味着建设利用率高,建造更为容易,比坑洼不平的丘陵土地更讨开发商的喜欢;

土地性质大都是农村的集体土地,对政府来说,这样的土地权属明确,征收流程相对简单;

地面几乎无建筑意味着土地整理的成本较低,对政府来说,出让土地前一般会进行“七通一平”的工作,即“使待出让土地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以便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城市周边村庄的集体土地是最容易流转的土地资源

新城区齐头并进的建设,快速发展

因此,在淄博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初期,政府将大量容易出售的土地资源进行快速变现,就形成了那些年“西边”迅猛发展,一大批现代化的住宅和写字楼拔地而起的城市发展局面。

与此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因土地开发而获利的时代宠儿——“原城区西部的村镇居民”,他们有的手握巨额拆迁安置费,有的则直接用村里的平房置换了数套现代化楼房,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幸运的一拨人,也是较早富起来的一拨人。

新建住宅为了容纳更多市民建的又高又密

“西边”的淄博新区已初具规模,淄博逐渐有了现代化大都市的样子。

摄影师焦学军先生镜头下的淄博新区,让人们不禁感叹“大淄博”时代来临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生活在老城区的淄博人会比较落寞,政府把西边建的这么好,难道老城区就不管了吗?

当然不是!

在城市发展史上留有辉煌历史功绩的淄博老城区

城市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城市发展有先后时序是正常的城市化过程,政府通过将较容易发展的城区先发展起来,就能先获得更多稳定的财政收入,才能将这些收入继续投入更多城市区域的发展,以实现经济和财政的正循环。

改革开放前后上海浦东新区的城市变迁

从国家层面来说也一样,改革开放实现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中央才能将更多的财政用于西部大开发和全面脱贫。

深圳的城市变迁

对淄博来说,通过发展新城区获得收益来逐步改善老城区,这一发展目标也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老城区主干道的美化改造、老城区公园的改造提升、老旧小区的修缮改造等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到”的,政府真金白银的财政支出,把钱花在了民生上。

淄博老旧小区改造,增添了运动场和更多绿化

柳泉路旁的城市河道重见天日,滨水公园唤醒城市活力

人民公园迎来了第三次大的改造,水体污染得到根本性解决,景观越来越美

另外,淄博东城区的发展也指日可待。

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关于城市的发展中就提到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全力推动主城区“东优、西融、南拓、北联”,推进大学城、科学城、生态产业新城等重点板块建设,促进区域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其中的“东优”就是对淄博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对策。

把时针拨回到年4月,众多媒体都发布了淄博功能区六大板块调整优化的消息。其中,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与张店东部化工区的调整优化,可直接影响到东城区。

从该消息中可以看出,东部老城区的规划重点是,加强商业服务职能,改造提升老旧居住区,搬迁东部化工、制药等污染工业,挖掘土地潜力等。东部老城区更新,要在现有基础上,强化其商贸及服务功能,构建其以商贸、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核心地位。

《建议》还指出,要充分发挥老城区传统商业核心商圈优势,立足中心城区功能定位,配合商务部门及时修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实施各业态发展、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等专项规划和政策,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淄博商厦、华润万象汇、银座商城、利群超市、茂业百货等传统商圈设施建设,留出商业发展空间,积极推动新建城市商业建设,做大做强老城区商业产业。

相关媒体曾经发文解析,东部老城区的大部分区域虽不处于“东优”的重点区域,但这里密集优质的商业资源,以及对部分人群的吸引力,无疑可以为东城片区的崛起、以及“东优”发展思路的落实助力。

在万象汇核心商圈两公里范围内,还基本都是这类不超过五层的老式住宅楼。

当然,淄博老城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难题。

老城区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经济发展拖了后腿。老城区的房屋多为兴建于上个世纪的低层住宅,拥有良好的商业、医疗、教育配套,却难以承载更多新兴人口,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随着新一代人的“西迁”和走出淄博,老城区的人口结构已经趋于老龄化,就业结构以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业为主,居民劳动效率较低,购买力不足。

因而有计划的实施阶段性的城市更新以获取更多城市动能其实势在必行。

房龄接近六十年,继续挑战房屋质量的极限。

但同大多数老城区一样,淄博老城区的土地资源紧张,地块分布零碎,土地权属复杂,利益协调困难,短时间内难以实施效果显著的存量更新。对于任何一届地方政府来说,存量更新都是相当艰巨且极有可能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从宏观政策上看,“棚改时代”已落幕,“老旧改造”成主流,用综合整治代替拆除重建,避免金融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加剧,所以地方政府都尽量不用棚改这一政策工具了。

而对淄博这座拥有辉煌经历的老牌工业城市来说,那些当年在一个个大厂车间里洒下汗水的,现在居住在老城里一个个逐渐衰败的“XXXX生活区”的那一代淄博人不正是这座城市发展初期真正的奉献者和见证者吗?!

她们或许是上一代活跃在工业车间里的“淄识青年”,如今也芳华已逝。

但恰恰是这些最应该享受城市发展红利的人却被忘却了。英雄迟暮,令人惋惜。

抬起头就能看到更好的明天。

这两年,城市的整个精气神都焕然一新,市民们有目共睹,淄博正在大踏步的迎头赶上,相信我们这样一个向来有情有义的执政主体,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也会更多的为老城区人民着想,使其共同享受淄博城市发展的民生福祉。

而在年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中也把“改善群众居住品质,实施22个棚户区和4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个老旧小区实施简易物业管理”作为重要一项工作,这也让我们对淄博老城区的发展充满更多期待,相信淄博明天的发展会更好!

*文章配图来源:摄影家焦学军先生、淄博摄影家协会、淄博二三事、网络搜集、作者自绘等

图文内容非商业用途,仅限与家乡人民交流,向各位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欢迎添加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jdd/230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