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ldquo翻滚吧,耳石rdquo

发布时间:2021/10/7 19:31:18   点击数: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当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所谓良性,就是可治疗、可自愈;而所谓阵发性、位置性,是指头晕的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很少超过一分钟;并且与头部转动有关。那么耳石是如何由来的呢?大家都知道耳朵是听觉器官,损伤后会引起听力受损,其实耳朵还是平衡器官。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结构,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椭圆囊和球囊。因为在椭圆囊、球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力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像石头,故称为耳石,这就是每个人耳朵里石头的由来。当各种病因导致椭圆囊上的耳石脱落,并异位到半规管时,才具有产生BPPV症状体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只有相对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才能驱动半规管耳石作相应移动,并带动内淋巴流动使壶腹嵴偏斜、或直接压迫使壶腹嵴偏斜诱发责任半规管效应,因此本病又被称为“床上事件”,大部分患者发病表现为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引起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必须保持强迫睡姿;有的患者起床时或后仰倒床时发作,行走时正常。病因该病的病因未明,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偏头痛和高脂血症是BPPV的独立好发因素。女性发病人数大约是男性的2倍。代谢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症、Ⅰ型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等均是好发因素,老年也是影响因素。骨质疏松由于钙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耳石成分异常,使得耳石易于自椭圆囊斑脱落。诊断标准年Barany协会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1.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min)。2.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3.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后循环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心理精神源性眩晕等。分型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分为三型: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由于其解剖位置的关系,临床上,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其次是水平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较罕见。区别各型BPPV,主要根据眼震方向及相关的诱发位置。后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是:①向上略带旋转的眼震,发生在由坐位向患侧卧倒时;②到达诱发位置几秒后开始出现眼震、眩晕,眼震强度快速增强后减弱,持续5-50秒;③患者由卧位回归坐位后,出现强度稍低、方向相反的眼震;④眼震和眩晕有疲劳性。水平半规管BPPV眩晕的特点是:卧位头向一侧转动时诱发强烈的眩晕发作,快速达高峰,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直立位及坐起或躺下时症状轻微。前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是:方向总是垂直向下并有旋转成份,旋转成份总是朝向病变侧。眼震有潜伏期,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一般由坐位变卧位时诱发。治疗后半规管BPPV采取Epley手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采取Gufoni手法复位前半规管BPPV采取Yacovino手法复位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研究发现未经治疗1个月内其自愈率为20%,3个月内为50%,每个人一生中某个时刻都或有可能经历过BPPV;此病还是一种可复发性疾病,研究发现半年内复发率为5%-18%,1年内复发率为10%-18%,每次发作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法复位达到满意效果。手法复位后还应注意;1、保持头略低位正坐姿15分钟;2、健侧卧位;3、避免头部后仰;4、至少1周避免激惹头位。我科在BPPV的手法复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复位手法熟练,可以很快帮助病人复位成功_______供稿:赵琛、安乐红、郑艳华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ly/239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