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天气 >> 疾病科普一动就头晕,原来是耳朵里的
28岁大壮是一名程序员,上班坐一天敲代码,下班葛优躺玩手游,加班熬夜乃家常便饭。
半月前,大壮起床时突然觉得天旋地转,人像失重一般,歪倒在床上起不来,还伴随恶心、呕吐。好在平躺休息一会,头晕有所缓解。
以为是颈椎病,医院骨科拍了片子,检查颈椎没有问题。医院做了个推拿,情况稍微好了些。最近为了通关游戏,连续熬了几个通宵拿着手机玩,眩晕又开始了,躺着没事,一起床或一翻身就发,头重脚轻的,走路像飘。害怕自己是中风,大壮赶紧来到医院,发现有专门的眩晕门诊,于是就挂了号。张海琴副主任医师接诊,为他排除了颈椎病、脑血管病变等问题,怀疑是“耳石症”。随后,通过变位及翻转试验,捕捉眼球放大倍后的震动图形,果然证实耳朵里的耳石已“脱轨”,确诊为耳石症。大壮就很纳闷,什么是“耳石症”?耳朵里还有石头?我怎么会有“耳石症”呢?“都是低头玩手机、长期熬夜睡眠不够惹的祸。”张海琴医生分析,熬夜睡眠不好,植物神经功能容易紊乱,使内耳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从而导致耳石症发生。当天,医生为大壮做了复位治疗。张海琴表示,现在年轻人得耳石症得越来越多,长期久坐、低头玩手机、熬夜劳累、乘坐过山车等高速运动游乐设施、外伤等都会诱发耳石症。由于长时间低头,耳内供血不足,容易导致耳石脱落,如再熬夜、生活不规律等不良习惯,还会加重内耳血管痉挛,天旋地转的眩晕感越发严重。
什么是耳石症?耳石症,只是临床上一种通俗的叫法。其实它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盐结晶,它与生俱来,自出生便伴随着我们。主要功能是感知体位变化、维持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在耳石膜上,就像一层鹅卵石小路。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鹅卵石般的耳石微粒会从膜上“脱落”“漂浮”,进入到相邻的三个半规管中。
当人体头位发生变化时,半规管内的耳石跟随体位发生变化,由于耳石比内耳淋巴内液更重,在半规管内滚动的过程中带动内淋巴液的流动,继而刺激到了半规管壶腹嵴上的毛细胞,导致强烈的眩晕感,天旋地转犹如“乾坤大挪移”。
头晕目眩可能是耳石症典型的“耳石症”发作症状是: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多数呈天旋地转样,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与体位改变有关,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者抬头动作时出现,可伴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等。
专业治疗让耳石复位手法复位是首选方法,大部分患者一次复位治疗即可,少部分需要反复复位。
部分不能耐受手法复位的患者,可暂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手法复位。
对于难治性、顽固耳石症患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半规管阻断术。
如何预防耳石症的复发?耳石症有很高的复发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耳石症的一年复发率在15%左右,五年复发率在50%左右。耳石症患者治愈后需要防止复发。
1改善睡眠,避免熬夜。研究发现,耳石症患者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睡眠不足容易引发耳石脱落导致发病。2耳鸣、耳聋要及早治疗。耳鸣耳聋患者往往是内耳微循环出了问题,耳石容易出现松动、脱落,导致发病。3避免过劳。有些患者在过劳后突然发病,可能与过劳导致耳石松动,最终引起耳石脱落有关。4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发病前存在感冒、营养不足、免疫力降低等情况。专家介绍张海琴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熟练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完成各类手术近万例。在省内较早开设眩晕专病门诊,擅长各类眩晕疾病的诊治,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急慢性前庭病、迷路炎、前庭震荡、前庭性偏头痛、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等。常年与国内外多医院合作,并得到技术支持,已收治各类眩晕疾患千余例,并开展前庭康复个性化训练,备受患者信赖。
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眩晕专病专家门诊
耳鼻咽喉科眩晕专病门诊医院耳鼻咽喉科年3月开设眩晕门诊。由包括经验丰富的张海琴医生在内的优秀团队坐诊,配备有国际先进、齐全的眩晕检测、康复设备,如双温试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HIT,耳石复位仪,纯音听阈检查,耳声发射,声阻抗,脑干诱发电位等,帮助眩晕患者解决头晕头昏、视物旋转、模糊、行走不稳、漂浮、偏斜、倾倒、耳鸣耳闷畏声、以及伴随的听力减退等症状,目前诊治收入院近余例,通过开展前庭康复个性化训练等手段,治疗有效率90%以上。供稿:耳鼻咽喉科眩晕门诊
编辑整理
吴泽宇审核
朱韵熙签发
詹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用就请转发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