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天气 >> 人世间大结局这部剧揭露的这6条人性真
一部好剧,一定不仅仅让人看一场热闹,而是能够让观众入戏,忍不住地把自己代入电视剧的情境当中,就好像剧中的人物就存在现实生活当中,在我们生活当中都能够找到对标。
一部好剧,一定能够激发出我们内心的真情实感,一定能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警醒,这才是达到了真正的高度。
《人世间》就是这样一部好剧,在看着周家一家人的爱恨纠葛,就好像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活生生出现的场景。
无论是周家人之间的情谊,还是周秉昆他们之间“六小君子”之间友情的变化,抑或是人与人之间贫富的差距,都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以平淡无奇的口吻讲述着我们身边人的故事。
《人世间》包罗万象,涵盖了不同的阶层,有小人物的悲哀,也有人身处高位的无奈,还有人在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之后所带来的改变,深刻了揭露了人性当中最真实的样子。
这部剧揭露的这6条人性真相,每一条都很现实。
1.你的价值,决定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周家的三个孩子,常被街坊邻居们比来比去。
大哥周秉义一表人才,二姐周蓉美丽聪慧,小弟周秉昆各方面都表现平平。周秉义和周蓉打小就聪明好学,一路从市重点中学,考入了北大。
毕业后,周秉义当上了文化厅干部,周蓉则成了某所高校里最年轻的副教授。
周秉昆却不是学习的料,总在班里考倒数。考不上大学的他,早早去当基层工人,靠挥洒汗水赚辛苦钱。
在学历、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下,周秉昆活成了周家的“透明人”。
从小到大,哥哥姐姐讨论文学和政治时,秉昆总是插不上嘴。就算他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见解,得到的也只有沉默或取笑。
身边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每次看到周秉义和周蓉,大家都格外热情,围上来嘘寒问暖。面对周秉昆时,他们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却觉得他是周家“最没出息的老疙瘩”。
有一次,秉昆和邻居起了争执,对方还破口大骂:“没你哥你是个啥?狗仗人势的玩意儿。”
记得《人性的弱点》中有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互惠为原则。”
一个人的价值,决定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当你一身泥泞时,再怎么献殷勤,都是别人眼中无关紧要的存在。当你光芒万丈时,无需刻意讨好,别人也会想尽办法主动靠过来。
2.家风正,子孙兴
整个光字片,大部分人是穷困且卑微的,只有周家例外。
周家出了一个市长,一个教授,一个导演,一个妇产科主任,以及4个清北学霸。
就连只有小学文凭的秉昆,也是“六小君子”中的核心人物,刚从牢里出来就被朋友们簇拥着“带领大家搞搬家公司”。
而周家“大家长”周志刚只不过是一个常年在外支援祖国建设的普通工人,他的子孙后辈为何这么优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兴衰的“根”和“源”。
秉义的大义、秉昆的忠厚、周蓉的热烈、郑娟的坚韧,均能在周父、周母身上找到影子。
反观光字片其他家庭:
国庆家爱抱怨,所以家宅不宁,老公公跟儿媳闹别扭后冻死在寒冬里,孙子也没考上大学。
春燕家世故、心眼多、爱算计,最后被一帮老友所不齿,孩子考失利后还来了一场离家出走的闹剧。
赶超家善良、知恩图报,时代虽然给了他们穷困的命运,但第三代考上了哈工大最好的专业,走在了翻身的路上……
家风正,子孙兴;家风不正,祸患必生。
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对孩子的影响,做好孩子的榜样。
家风不正,再多的教育也是徒劳。
.别高估感情,别低估人心
周秉昆跟曾经的工友曹德宝感情非常深厚。
曹德宝的妻子乔春燕是秉昆的老同学,也是秉昆妈的干女儿。
亲上加亲的关系,让两家人的来往非常密切。
德宝和春燕因为一个年轻姑娘闹离婚时,秉昆还充当过和事佬,劝说两口子重归于好。
后来,秉昆的哥哥周秉义改造了旧城区,让光字片的住户搬进新楼房里。
德宝夫妇也想分套大房子,却因不符合搬迁规定,办不了落户。
于是,他们理所当然地找秉昆帮忙,让他去向哥哥求情。
秉昆不想为难哥哥,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德宝夫妇勃然大怒,痛斥秉昆为人不仗义,不念多年交情。
他们跑到拆迁工地大闹,扰乱周秉义的工作。
事后,他们还写了举报信,污蔑周秉义贪污。
昔日相亲相爱的密友,转眼间就成了水火不容的仇敌。
想起德云社小曲《大实话》里的一段词:
“说朋友亲,朋友可不算亲,朋友本是路遇的人。人心不足这蛇吞象,朋友翻脸就是仇人。”
生活中,高估感情往往会遍体鳞伤,低估人性终将会满盘皆输。
4.越是最亲的人,越要“有话好好说”
《人世间》最吸睛的一场戏,莫过于秉昆跟父亲吵架。
事情源于哥哥姐姐考上北大了,一起回家拜年。
整个片区就出了他们两个大学生,所以父亲很骄傲,领着三个孩子出来跟乡亲们拜年,顺便显摆一番。
哥哥姐姐有多光鲜,平凡的秉昆就有多黯然。
父亲不但没有照顾他的情绪,反而在人来人往的车站对他一通爆训:
“从小你哥你姐学习好,而你呢?你的成绩永远是倒着数……”
“就算没有家务事拖累你,你能考上吗?”
这一刻,秉昆的尊严被彻底撕碎!
他脸上全是震惊、愤怒、委屈、失望、难以置信。
多年以后,伤心欲绝的老父亲弄清原因后,哭着骂着向秉昆道了歉。
明明爱孩子,可说出的话却好像在怪孩子。这就是很多父母的说话方式,很多观众都称“太真实了”。
越是最亲的人,越了解你的痛点,所以才越容易说出最刺痛人心的话,什么话难听说什么,哪儿疼戳哪儿。
家是爱的港湾,最好的情绪应该留给最亲的人,比如父母,比如孩子。
越是最亲的人,才越应该“有话好好说”。
5.爱情需要三观相合,婚姻也要门当户对
当年,青春芳华的周蓉,为了爱情千里奔赴贵州大山,与前任丈夫冯化成共度了一段艰难却又美好的时光。
彼时周蓉是集理想与天真于一身的浪漫少女,冯化成是才华加身的落魄诗人,两人一度惺惺相惜,相依为命。
可后来,理想的爱情却因为彼此不同的三观而逐渐败给现实。
周蓉嫌弃冯化成为了房子放弃理想,变得俗不可耐,冯化成认为周蓉清高,凡事只考虑自己。
在生活的击打之下,两人仅存的爱与崇拜,逐渐被消耗殆尽,最终走到离婚的地步。
两家地位差距太大,几乎很少来往,周秉义在岳父母家小心翼翼,而岳父母给予周家的,却是嫌弃与蔑视。
当周父送给亲家的上好茶叶,被秘书又当回礼送回来时,周秉义与冬梅发生争吵,周秉义一句“这中间没有误会,只有差距”,一语戳中现实。
好的婚姻,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生活态度一致,人生追求相似,并且拥有共同的信仰。
不同家境塑造的不同的三观、眼界和认知上的差距,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势均力敌的婚姻,不一定最好,却一定最牢。
爱情,需要三观相合,婚姻要门当户对,是永不过时的婚恋真相。
6.没有人真正希望你过得好,你过得好别人会眼红会嫉妒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人都过着穷困的生活可以,但是有贫富差距就没办法接受。
在过去那个贫困的时候,身边人的生活都大同小异,尚且可以其乐融融,而当生活开始拉开差距,彼此之间就多了异心。
见不得你好的,往往是身边最亲近的人,当然也不是不希望你过得好,但是不能比我过得还要好。
周秉昆从酱油厂辞职后,被邵敬文拉拢到出版社一起开饭店,有望解决编制问题。他们六小君子吕川和向阳两个人已经逐渐走远,这个时候德宝说:真希望周秉昆编制的事成不了,不然又少了一个朋友。
德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没有人真正希望你过得好,你过得好别人会眼红会嫉妒,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例外。
《人世间》根据梁晓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改编成58集的年代大剧,长篇巨幅,展示了近50年中国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
小说叙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家庭的岁月浮沉。一家人在完成各自人生使命的同时,也在书写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
这里,有你,有我,有他们,我们能从中看到无数身边人的影子,他们是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也有受时代改变的先行者,更有发展阵痛下的承受者,他们都是时代进步下的改革者,历史的见证者。
《人世间》是一部用最传统和最朴实的方法创作的长篇小说,充满着诚意和使命感。作家以自己近70年的人生积累、生活阅历和智慧判断完成了“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富有年代感的作品”的心愿。
感觉作者要在古稀之年给作为作家和知识分子的自己交一份答卷,也给身处的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交一份答卷。
作家说,《人世间》用文字为他所了解认识的家乡人画了一组群像。他们中有中高级干部,大学教授,有公安干警,有文化馆长、报社编辑,有商人,有导演,有市井小民,也有更多的在岗和下岗职工……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他们命运跌宕起伏,每个人身上都既有清晰的时代烙印,又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以现实主义的坚实,《人世间》最终写出了城市底层平民五十余年的生活史,委实可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世间》自创了一个传统:一个以鸿篇巨制的形式书写城市底层平民的传统。这样的厚重之作,之前少见,未来也不会多见。
50年沧桑巨变,人生浮沉,聪明女子郑娟,卑微的出生,靠自己的努里活出最美的姿态,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路,小说版《人世间》恢宏壮阔,值得品读!
如果您感兴趣的话,点击下方商品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