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地图 >> 吵翻了朝阳vs航洋万象vs五象商圈l
9月10日,五象绿地缤纷天地开业;9月5日,五象万象汇正式开业;8月26日,南宁宜家开业。
短短10余天内,五象连开3大商业,这在南宁的确不多见。
一直缺商的五象,终于等来了“翻身”的日子,似乎也有了叫板朝阳、万象等成熟商圈的底气。
可以看到,五象商圈起势之后,南宁的商业会逐渐形成朝阳、万象-航洋、五象三足鼎立的格局。
不过,这个格局,或许会有人不服。
逛朝阳还是万象?又吵起来了
朝阳商圈牛还是万象商圈?又或者是五象?
这是扒房粉丝群里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实,朝阳、万象-航洋、五象这3大商圈,定位不同、客群不同,也互有优劣。
在官方的定位中,他们也不相伯仲。
南宁“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到,将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持续升级东盟商务区、朝阳、会展、五象等商圈。
位置上看,4大商圈的布局,更接近南宁人公认的朝阳、万象-航洋、五象3大商圈。
▲3大商圈
不过,对于南宁人更喜欢逛哪里、哪个商圈更好,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
类似下面这些观点,更是互不相让,针锋相对:
①朝阳又旧又乱,已经没落了,“现在谁还逛朝阳?”
②朝阳yyds,航洋、万象城的人气加起来,还是比不过朝阳;
③宜家开业这么火,以后也许是下一个万象城,五象潜力很大;
④就算有宜家、万象汇,五象也还是鬼城,商业上差远了
⑤十个五象新区都没用,朝阳是永远的市中心……
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南宁人心里,开始有着一杆秤,在新老商圈之间做着对比,各自也有着各自的道理。
不如让它们,来一场PK,用事实说话。
定位PK:万象、五象双中心
如果说起南宁“市中心”,你第一时间会想到哪里?
很多老南宁人也许第一反应,是朝阳。
确实,朝阳作为南宁的市中心,已经有深厚的历史。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南宁在仓西门大街附近,将城门外的西壕塘填平建起“灯光球场”和人民广场。
后来“灯光球场”所在位置建起百货大楼,人民广场历经数次更名后最终定名朝阳广场,成了南宁市中心的代名词。
▲填平西壕塘建成朝阳广场(来源:陈说往事)
百货大楼、和平商场、民族商场、水街……这些名词烙在了老南宁人的记忆当中,不可磨灭。
相比之下,年开业的航洋、年开业的万象城,资历都“嫩”了些。
但城市终究要发展。
随着南宁“整体向东、重点向南”,城市蓝图里的“中心”,也不仅有一个。
年,《南宁市总体城市设计》提出“一主四副”,埌东+五象成为中央活力区,朝阳反而“降级”成为副中心。
▲“一主四副”,朝阳降级
“十四五”规划中,南宁大都市圈的格局再次确立埌东-东盟商务中心和五象综合中心“双核”,朝阳成为3个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之一,等级上略低。
▲“十四五”确立埌东-五象双中心
埌东-东盟商务区中心,代表的商圈就是万象-航洋商圈。在城市规划中,朝阳被后起的万象-航洋和五象压了一头。
而且,南宁未来发展“双中心”格局基本已成定局。万象-航洋和五象商圈,接棒朝阳成了新中心。
人气PK:朝阳>航洋+万象>五象
论人气,3大商圈中,除开还未成型的五象,朝阳和航洋-万象几乎不相上下。
每到周末、节假日,这两大商圈都非常热闹。
▲周末差不多时段,朝阳、航洋、万象人气对比
举一个侧面的例子做对比。
周末的朝阳,几乎连电车都很难找得到停车的地方,西南商都、百盛楼下一大排电车,密密麻麻,很是“壮观”;
▲朝阳密密麻麻的电车
而航洋尽管做了地下3层停车场,有多个停车位,但周末找停车位普遍要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有网友曾在航洋地下停车场里堵了近1个小时才出得去。
▲航洋停车场门口拥堵
万象城周末的地下停车场,也几乎“满座”。
▲万象城地下停车场几乎没有空位
数据上的对比,或许更直接。
朝阳商圈日均客流量10万人次,节假日客流量最高可以达到30万人次;
航洋单日客流量接近8万人/天,周末客流量约为12万人/天;
万象城每年客流量超过万人次,折算下来平均5万人/天以上。
相对来看,朝阳节假日时客流量更大,更容易“爆发”。
五象呢?虽然还有很大差距,但从近期宜家、万象汇开业的热度来看,人气也有很大上升潜力。
▲宜家开业人气
▲万象汇开业人气
但相对来说,五象的商业作为新秀,短期内整体的人流,肯定无法与朝阳、万象相抗衡,热力图也很直观。
▲同一时段的不同热力值
另外,地铁客流量也可以作为参考数据。
据统计,地铁1号线年开通后,客流量排在前三的站点分别是朝阳广场、南宁东站、万象城。
其中,朝阳广场站约为2.4万人/天,万象城站约为1.3万人/天。
2号线开通后,朝阳广场站单日客流量最高曾达到34.6万人次(包含进、出站),跻身全国前十。
▲朝阳广场地铁站单日客流量上榜前十
在人气方面,朝阳广场仍然占据着很大优势。
产值PK:朝阳占全南宁1/5
人气是一方面,如果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谁更牛?
前段时间,在年全国主要购物中心销售额榜单中,万象城上榜。
它以年销售额破50亿的成绩,跻身全国第15名。
▲万象城年销售额破50亿(来源:新商网)
在一众超一线、强二线城市的包围圈中杀进第一梯队,万象城可以说是给南宁商业“长脸”了。
以高端路线为主的万象城,开业之初就保持着强劲的势头。
年,万象城开业首日客流量达到21万人次,当年营业额就突破20亿元。
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把南宁的商业人流“拉扯”了过来。
而航洋的营业额,目前大约在20亿元左右,同样是南宁商业中的翘楚。
再看朝阳。
朝阳商圈内,涵盖了约20多个购物广场,定位偏向中低端消费人群。
▲朝阳商圈聚集很多购物中心
但在产值方面,朝阳毫无疑问是老大哥级别。
据“兴宁发布”官微数据显示,年,朝阳商圈产生的经济效益占兴宁区全部商贸业经济比重62%,占全市商业经济比重约20%以上。
或许商场之间“单挑”朝阳不占优势,但“人多势众”的朝阳,产能更大。
运营模式PK:航洋、万象成标杆
3大商圈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南宁商业模式的进化史。
第一阶段:地摊经济。
最早的商业中心朝阳,早期大多是粗放式、集散式的“摊位”,而不是商铺。
百花齐放、亲民、包容性强,是它的优点。
但另一方面,各家商业体缺少领头羊,没有很突出的标杆性商业中心,管理上也相对混乱。
典型的如和平商场、交易场,虽然商品种类繁多,价格便宜;但摊位拥堵、分布杂乱,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的体验一般。
▲和平商场摊位拥挤
后来的印象城、三街两巷等则改善了很多。今年底,中山路万象汇开业,对于朝阳商业格局而言,或有不小的提升。
第二阶段:引导式消费。
万象城开业后,商铺实行“只租不售”,统一管理。
而且定位很精准,做了全南宁乃至全广西的奢侈品集中商场。
商场内部动线,更符合人们的购物心理,同时起到引流的作用。
▲万象城扶梯错开分布,延长消费者购物时间,形成引流
先进的运营模式,甚至让附近的航洋一度受到冲击,商铺退租情况严重,而后停业整顿。
后来航洋用了1年时间重新调整定位,更偏向年轻客群,与万象城形成差异化,逆风翻盘。
航洋与万象,都成为了南宁商业的标杆。
如今朝阳的百盛、西南商都、印象城等,也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第三阶段:沉浸式消费。
宜家的到来,令南宁人耳目一新。
它不仅是大体量的家居商场,而且还是一个综合购物中心,注重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感受。
在运营上,它更加人性化、讲究细节与沉浸式体验。
▲宜家供人随便躺卧的沙发,带来沉浸式体验
宜家的模式,目前比较难以复制。
潜力PK:五象潜力最大?
城市在发展,南宁商业也在发展。
3大商圈,手上都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朝阳虽然缺乏商业大佬,但自身有着老城区人口“打底”,同时坐拥1/2号2条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线交会,人气基础深厚。
另一方面,朝阳广场靠近大学密集的西乡塘,初来南宁的年轻人,甚至对南宁的“第一印象”就是朝阳的繁华。
但朝阳确实老了,一些过于老旧的商场,正逐渐走到拆迁、重建的地步。
▲民族商场成为历史
如果有重量级商业入局,或许可以带动朝阳再次爆发。
航洋与万象背靠东盟商务区+会展中心,同时也比较新潮、时尚,很对年轻白领、高端人士的口味。
不过,航洋和万象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周边商业发展的空间。
以至于目前两大商业寡头周边,除了盛天地外,凤岭北、凤岭南,都难有商业体活得好。
五象呢?葱哥认为,五象潜力大。
背靠总部基地的白领人群,临近五象湖高端居住区,五象与航洋-万象在客群基础上较为相似,但缺的是能带动区域发展的大商业。
当然,五象承接了南宁城市发展战略的大方向,在各项政策的倾斜上,五象有着更多的优势。
即使目前商业未成型,但举全市、全区之力来发展五象,已初见成效。
如今宜家、万象汇接连开业,或许不久就可以等来五象航洋城。
未来部分商业氛围向五象迁移,是必然。
多说几句
多元化的商业更适合南宁
3大商圈,都有优缺点,自然也会各花入各眼。有人看重情怀,有人喜欢时尚,都无可厚非。
葱哥认为,多元化的商业,更适合南宁。
南宁需要高端商业,但也需要平靓正的地摊经济、夜宵经济。
要向一线、强二线城市看齐,南宁的商业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
朝阳“降级”是南宁城市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五象也总有一天也会上位。
3大商圈定位不同,互相补充,对于周边人群的消费,均是必不可少的配套,真没必要争个高下。
作者令狐葱编辑
小二郎●楼市下半场,南宁买房逻辑已变●蓝光雍锦澜湾陷烂尾风波?可断供退房吗●五象“楼歪歪”被疯传,真相是这样的●首付3万起!青秀“富人区”楼盘丢出重磅炸弹●五象万象汇正式开业,逛遍现场后发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dt/2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