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也说春秋笔法12

发布时间:2023/12/14 9:21:53   点击数:

春秋一字以褒贬,褒在一个“胥”字。

《春秋经·桓公三年(公元前)》:“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蒲,卫地,今河北长垣县。胥命是什么意思?胥意思多,这里是相互的意思。杨伯峻认为:“胥命者,诸侯相见,约言而不歃血。”诸侯开会,大家平等参与,没有老大老二之说,不签约,不盟誓,口头上达成协议即可。《谷梁传》: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谕,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齐侯命卫侯也。意思是“胥”的读音和意思都和“相”一样。相互约定并且理解彼此的诚意,谨慎地说完之后就各自返回,这是接近上古时代的做法。一定有人先提出建议,经文里却说“胥”,为什么呢?为了避免引起齐侯命令卫侯的歧义。《春秋》是肯定这样行为的,古道人心,仁心,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国与国关系,不在大小,在平等友好;邦与邦交往,不在贫富,在尊重真诚。

《易经·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九,发现天空中飞翔的许多龙却没有一个领头的,吉祥。为什么?看大家如此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六爻皆体乾,群龙之象也。舜既受道,而与稷、契、咎繇之属并存于朝。”这讲的是乾卦六爻皆以龙为象;而舜受禅让为帝后,不以首领自居,从善如流,故呈现群贤并朝,群龙为用之象。如此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当然吉利!

南宋儒学宗师朱熹则指出:“盖六阳皆变,刚而能柔,吉之道也。故为群龙无首之象,而其占为如是则吉也。”根据筮法,九为老阳之数,会转变为阴爻。乾卦若筮得六爻都是九,那么六阳爻就会变成六阴爻,等于乾卦变成了坤卦。乾坤互相转化,刚健而能柔顺,所以是吉利的。而“群龙无首”,正是刚柔并济之象。

北宋理学家程颐则将“无首”解释为无自为首,意思是以刚健为主的英雄人物勿自为天下人之首,而应让天下人拥我为首。

当代著名学者高亨认为,“爻辞言:群龙出现于天空,其头被云遮住。此比喻众人俱得志而飞腾,自为吉。”‘用九‘是乾卦六爻皆九,纯阳皆动,乃象‘天德’。六爻象群龙并出,各秉刚健之天德,其中不可能有龙王为之首领也。此乃比喻诸侯并立,各秉天德,德齐力均,不可能有帝王为之首领;但以其各秉天德,故吉。”

还有的学者从“群龙无首”中解读出了平等、大同。比如著名哲学家熊十力认为,《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就来源于“群龙无首”。他说:“春秋太平世,人人有士君子之行,是为众阳,是为群龙。无首者,至治之隆,无种界,无国界,人各自由,人皆平等,无有操政柄以临乎众庶之上者,故云无首。”

那为什么“现群龙无首”,吉呢?首先,在空中腾云驾雾、现身不露面的龙是“群龙”,六条龙,它们经过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的修炼,都修成正果,飞龙在天了。其次,都“用九”了,即九阳气通用了,非常阳刚,非常成熟,非常内敛,非常智慧了,也就是说身心康健了,知道藏头露尾了,修成韬光养晦了,刚柔并济,阴阳和合了,自然大吉。再次,为什么会有群龙无首在重状态?看乾卦卦辞:乾卦的爻辞是: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看,“见群龙无首”它是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上九,亢龙有悔。强龙意识到这世界不只自己一家独大,这天空不只自己一龙独飞,这宇宙是大家的,这世界是大同的,万物万象无论大小显晦,都应该平等相处,和平友好,于是改变姿态,网开四面,于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最后,群龙无首,乃现天则。天则是什么?日出月落,昼夜更替,春夏秋冬,四时轮回,不关大小,不关强弱,不关贫富,民胞物与……

细看上面大家的认知,“群龙无首,吉”,可粗略归结两点:一高妙的领导艺术。

如上述的郑玄、程颐的观点。大领导大眼界,大心怀,大智慧,礼贤群才,充分地发挥群贤智慧,献计献策,广泛地采纳他们的意见,民主集中,从而整个队伍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朝气蓬勃自由和谐的状态。群龙无首,吉!

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理想状态。如朱熹等。春秋战国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国时,魏蜀吴各国竞相富国强兵,一统天下……

长桥卧波,未霁何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dt/267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