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你真正了解易经的智慧吗

发布时间:2024/1/12 16:41:56   点击数: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易经》起源于公元三世纪~二世纪。被认为是用于预言,是中国最古老的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神秘经典文本,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诸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结晶。为儒学和道家的共同根基。

对于《易经》,大多数人认为其除了神秘、深奥难懂外,印象里认为易经就是预言、推算、预测,这是比较给面子冠冕堂皇的说法。表面上都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骨子里认为《易经》不过就是占卜、算命的一套说辞吗?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会有这种误解,是因为我们的诸经之首让社会上一些故弄玄虚、唯利是图的敛财之人和江湖术士给糟践误导了,所以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和口实。

那么,易经最早是怎么产生的呢?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人类文明就开始了。而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和不同就是能直立行走,并且会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最初的人类面临的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在远古时期,最早的人类是在不断的探索自然规律中得益发展和壮大。那时,最早的原始部落只有通过从事狩猎、农作、放牧等各种生产与生活活动才能生存,而要进一步发展和生存下去,人类就必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记数应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最初,人们采用实物记数,如用小石头、小木棍、贝壳等等,其最早的出发点是参照对应。但那时,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居无定所,当遭遇自然灾难时迁徙流动性比较大,而所用的对应记数容易散乱出错,且不方便携带。中华民族是最早使用结绳记数的一个民族,关于这一点《周易》中就专门对“结绳而治”有介绍。

所谓“结绳而治”其实就是从“结绳记数”到“结绳记事”的最早生活记录方式,为后来的文字创造打下最基本的基础。《易经》是远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是远古的产物。从字义上理解,“易”有三层意思,即“变易”、“简易”、“不易”。“易”字的字体结构,上面为“日”也为“曰”,一个指的是“太阳”,也就是说《易经》的灵感来源于人们对天象变化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从而让这种经验智慧得以传承和发展;另一点又有“说、讲、论”的意思,即从“口口相传变成了口传历史经验”。而“易”字的下半部分“勿”有警示的含义,由于那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敬畏自然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尊崇”,并隐约能看到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人们在天地间是如何竖杆显影,仰头观察日出日落天象,来推算时间,并记录在笏板的情景。所以说,《易经》源于象,在象的基础上才逐步有了考据(经验)和总结出辞章,即我们平常所认为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是让人在立体的时空环境里该怎样明白知道自己所处的时势状态及如何从容来应对。

远古时期的人们要狩猎、农作或者进行放牧受外界自然影响和干扰大,尤其是天晴、下雨、刮风、雪霜、火山爆发及海啸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所以自然很重视在意,慢慢就积累形成了最初的易象,并以此来抉断元亨利贞。古人经过观测认为:天地运行,四季的更替安排,寒来暑往,月之阴晴圆缺,日过午后则偏,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发现,天地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知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则象在其中;爻在其中,则刚柔相推,变化在其中矣。于是,人们通过观测知道乾主天,坤主地,震主雷,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兑主金,艮主山,用八卦把四维八方、中宫及天象星宿智慧的巧妙对接成一个立体的天地人及万物定位,在包罗万象中行变化之道、阴阳之道,而不易则永远体现的是自然规律。对于自然规律,如风雨雷电,秋收冬藏,寒来暑往,斗转星移,生老病死,人们只能避之凶险,而尽可能趋于吉利平安。

《易经》是对远古时期人们的哲学观点及人们的世界观的集大成总结,尤其是伦理学说和丰富的辩证法确立运用,这一点从八卦的人物易象所对应就可以看出来。在八卦中,乾坤一个指代父亲,一个指代母亲,剩下的就是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六个子女。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其乐融融的家庭伦理地位的确立,从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易经》为什么会成为儒家及道家的最基本经典,为什么会成为诸经之首,乃至大道之源。儒家理论依据来源:《礼记·大学》中有“身修而后家齐,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实最通俗的流传千古的经典语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就是来源于《易经》中的这个卦象之“家”,也是“家和万事兴”的最根本出处。

“易”字除了前面的几点解释外,有人研究说该字是由蜥蜴象形字所演变而来,含有变化之妙。最早的《易经》由《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组成,只是其中的《连山》《归藏》后来一种说法是失传了,另一种说法是被演变成了其它,现存的只有《周易》。以上三书也称三易,《连山》《归藏》为天皇氏时代的集成。《易经》主要分《经》《传》两部分,虽传说《经》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爻,依据卦象推断吉凶,即后来传说由孔子作的系辞,但在今天看来《易经》及后来仅存的《周易》应该不会是一个或几个人所为,而是众多远古时期人们的智慧结晶,只不过假托了两位先贤的大名而已。

《易经》的包罗万象,如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造干支历法和易书的进一步完善,核心智慧是告诉人们:天地间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自然而然”的规律就是“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性本真。

《易经》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其实一切的智慧结晶都在极力说明“时”与“势”的玄机及奥秘。

何为“时”?何为“势”?

所谓“时”,在《易经》里,“时”是说人世间的万物离不开一个受自然规律制约的立体时空空间状态。比如从“一元复始、春回大地、三阳开泰、飞雪迎春、万象更新、枯木逢春、春色满园、大雁南飞、日月更替”我们能想到什么?自然就是感到“时”的玄妙,而玄妙的根本是在无穷变化中的自然规律面前,天地间谁能抗拒“时”的安排?!正因为有了“时”的立体变化空间,“势”才是需要人们真正领悟《易经》中的智慧精髓所在。人们从“时不我待、识时务者为俊杰、大浪淘沙、励精图治、运筹帷幄、顺势而为、适者生存、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退一步海阔天空、天时地利人和、海纳百川、滚滚长江东逝水、高山流水、辞旧迎新”的语句中能感受到什么?自然是神秘让人难把控的“时势”玄妙。

有些人认为《易经》是卜卦之书,或者说有迷信的色彩成分在里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该书中的卦象及系辞中有“神”和“鬼”二字。关于“鬼”字,《易经》中总共提到27处,仔细分辨,有这几层意思,一是有宗教信仰或者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为“鬼”,其实这是远古时期人对衰气的一种辩证理解,而与之对应的阳之精气便曰“神”;“神”乃是未知的“理”,“理”乃是已知的“神”,“神”和“理”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都是主宰自然界之大“道”。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神即道,道法自然”即是这个道理之引申,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

《易经》的智慧是让人在达到一定的修养境界之后才具备“顺势而为”的能力。可惜好多人都知道《易经》中天地间之变化玄妙,却很少有人明白,悟透其中智慧的钥匙却并不全在《易经》之中,最关键的关键则是隐形在在我们平常所说的“四书”及其它“四经”与《道德经》的经典语录中。“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因作者或与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有关,所以也叫“四子书”。五经中的其它四经是《诗经》,它的特点是让人明白什么是温柔宽厚;《尚书》告诉人们疏通知远是多么重要;《礼记》说的是恭俭庄敬;《春秋》则属词比事。

《易经》的阴阳变化精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而《道德经》则是通过道法自然,让人遵循天道,敬畏自然并使人达到一种修为,从而真正参悟透《易经》中深藏的的智慧和奥秘。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jd/268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