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4/27 14:36:55 点击数: 次
VOL.一个置顶却被我屏蔽消息的读书打卡群,突然出现在了消息列表的前排。我点进去一看,发现是群主把群解散了。群主建群的初衷是和身边的朋友分享阅读感受。刚建群的两天,大家聊得热火朝天,但没过几天群里就渐渐没了声音。冷寂了一段日子,群主决定开展阅读打卡的活动,大家互相监督互相分享,要求也很简单,只需要把自己阅读的所思所想发在群里,群主为此还细心地给每个人都建了文件夹。活动开展之初,我兴致勃勃,甚至把群设置为置顶,但我坚持的时间并不长,不到两周,我就已经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打卡了。当时群里仍有不少人坚持打卡,我不好意思退群,索性就把群消息屏蔽了。像这种读书打卡活动,我参加了三次。最近的第三次,随着打卡群的解散完全破产了。曾经尝试过很多种督促自己读书的方式,和好友互相监督,阅读分享打卡,甚至我还为此指定过详细的奖惩制度。但是这些努力最后都失败了。我不禁思考,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变得这么困难了?点开音频,和你讲讲我的「读书」故事。「读书」是中学时代绝无仅有的自我消遣方式从识字起,我们就被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我们背诵着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我们写着“为什么要读书”的议论文。无论小学或是中学,每年的寒暑假,老师布置的额外作业里一定有“假期必读书目”和字数精确的读后感。即便我发自内心地抗拒阅读作业,但渐渐地读了越来越多的书,我发现书籍真的很有趣,诸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此类的形容虽然稍许夸张,但不可否认,书籍是包罗万象的。书,是比现实更加丰富的另一个世界。-明白这些道理后,我开始了如饥似渴的读闲书之旅——写作业写烦躁了,就去读闲书;和家人赌气不想说话,也去读闲书;在学校不开心了,回家立刻读闲书。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读书是绝无仅有的自我消遣方式。在现实中遇到了任何不快与失意,我都会埋头躲进书海,那种感觉就好比从泥潭中逃脱出来,跳进清澈的湖水自由自在地畅游。伴随成长而来的是独立。简言之,便是能够由自己随意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但我没有想到,曾经那么喜爱读书的我,留给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其实,我并不是不喜欢读书了,我也从未忘却曾经书籍所带给我的精神力量。但我很难静下心去认真读。有时也会认真读一些书,但大多都是老师要求的,专业相关的,考试会考到的,写论文要用到的。罗列书单时,是否必须要读,为什么要读都成为我选择书目的重要标准。我不禁思考,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也需要理由了?「读书」化繁为简读书,其实并不困难,也不需要理由,甚至不需要每天付出大把的时间,也不需要花大笔的钱去挑舒适的环境、买精装的实体书。读书,本身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还记得几年前那位因“看书前洗手”而走红网络的拾荒老人,劳累一整日后走进图书馆,开启阅读之旅。有时读书,有时看报,沉浸在书海中的他,神情闲适而惬意。-回到我的生活中,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位坚持每日分享读书笔记的学长。无论是慷慨激昂的长篇大论,或是短短几句肺腑之言,都流露着他阅读后的思考与享受。今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每天为适应工作环境、完成工作任务而忙得焦头烂额,有时当天工作过于忙碌,第二天早晨起床时,我会看到他凌晨分享的阅读感受。有一次我评论他问,那么晚了为什么不直接睡觉呢?他回复我说,不读书的一天是不完整的,比起睡觉,当时的他更想读书。我恍然大悟。其实,读书这件事一直很简单。只要我们想读就可以去读,无所谓时间地点,无所谓年龄身份。书里有世界的一切删除群聊前,我习惯性地上翻聊天记录。读书群里最后几页对话框全是群主一个人的,对话框里是记录详细的阅读书目和阅读感受。至少到群被解散的前一天,他依然在坚持打卡。我想,他之所以解散群,是因为一个想读书就去读的人不需要这种形式来约束自己。当喜爱读书的人把读书看作是自我约束的一部分时,读书还能带给我们纯粹的快乐吗?这个问题,由想读书却一直没有读的你来回答吧。-离稚气的自己越远,我们就越成熟独立,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时间也会越多。没有时间,没有舒适的阅读环境,没有详细的书单,没有……我想,这些都不是借口,什么都没有反而更好。不必再顾虑那么多,直接拿起书读吧。随心所欲地去读吧,体会书带来的忙碌生活中难得的那份闲适与自由。重新畅游书海吧,这次没有航向,就随意在海面上飘荡,就像儿时不做功课偷偷读闲书的你一样,再次浸入书中的广阔与趣味。沉下心去读书吧,书中世界的一切,都将属于你。文字吴亚坤主播张懿黄旭剪辑陆振东视觉黄佩鸣编辑程思
转载请注明:
http://www.mabulili.com/wxjd/281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