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家长如果老师像钟美美所模仿的那样,孩子上

发布时间:2025/5/15 11:52:44   点击数:
这段时间,大家对钟美美模仿老师一事已经讨论的够多了,但是,谁也没有想想被模仿者是什么感受。这样的老师不是知识水平有限被批评;不是道德败坏被质疑。只是因为教育管理方式被小孩子反感,就被置于水深火热的境地。这不公平。况且,人的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都不一般长呢!我们国家专任教师多万人,初中教师万人左右,小学多万人,这么大基数里,教师有这样也有那样的,不奇怪啊!比如我们做家长的,起码应该是爱孩子的吧?但是有多少家长为自己娱乐自由,托词忙忙忙,就把孩子推给老人带。有多少家长在孩子学习的同时自顾自打麻将,连晚饭都不舍得抽时间给孩子做。有多少家长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最后导致分道扬镳,两个人互相推诿扯皮,都不想养孩子。“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第一任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养不教,父之过”。如果做父母的对孩子教育乏善可陈,孩子一定会坏毛病一大堆。这就是孩子上学的第一个意义:反面意义!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父母对他的教育缺失或不良;在学校,又遇到了一个乃至几个言行不那么尽善尽美的教师,那他上学的意义何在?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学习的第一要义是:知善恶。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你看到的是花香,他只说花有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多脑河,她把我们的一颗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住着我们的欲望,期盼,挣扎和所有的爱恨嗔怒,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一人一世界,一念一意义。观者以善意为立足点与出发点,自然学习别人的优点,每天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学着学着,自己慢慢进步,渐渐地就成了优点的集大成者。这就是学习的正面意义了。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学习的实际作用是:致良知。我这里所说的“良知”,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即真正的实际的知识。我们做老师的,认真履职尽责是一天,敷衍塞责也是一天。那为什么许多老师还那么“讨人嫌”地管学生呢?他们多数都是责任感强的人,是不想误人子弟的人,是想让孩子到学校学习获得知识的人。这是他们的教育初心。因此在教育行为上,他们眼里揉不得沙子:孩子不做作业作业不行;作业打马虎眼也不行。自习课吵吵闹闹,老师生气,觉得大好光阴用来学习都不够,于是声色俱厉教育孩子:吵吵吵,吵什么吵?这样做,孩子如果反感,尚有情可原,因为他们还不太懂事,家长如果也跟着起哄,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批评教师的好坏,不但得看他已经作过的事,还得看他的目的和冲动;好坏的真正依据,不是已成事实的行为,却是未成事实的意向。家长理应站到老师一边,去规范孩子行为,使老师的正面教育形成合力,助推孩子健康成长!放任孩子的行为,上课不听课,下课玩手机,作业爱写不写,还不让管。连起码的知识都学不到,那孩子上学的意义何在?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学习的最终意义是:健全人格。教育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愈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者人格中存在的美。学习者,要以最谦虚的态度来接受一个最忠诚的指导,这并不影响他的独立人格。但是你在接受指导之前,必须进行冷静的分析,千万别存有屈服感。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境界。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好,但不无遗憾的是,无论是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还是对孩子学习热情的培养,都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答案。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它们几乎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是奢侈品。独立健全人格的培养,可以从让孩子快乐开始。可是,很多孩子,无论在与父母家人的相处中,还是在同学玩伴那里,都找不到真正的快乐!所以,他们处心积虑地要“找乐子”。打打闹闹也好,不做作业也好,模仿老师也好,一时半会地能得到一些满足。但是,这其中有真正的快乐么?人类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被认可的需求,被肯定的人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一般人都高,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自信。好多学生之所以以戏谑老师甚至诋毁老师为乐,因为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他的强烈的被认可、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jd/281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