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景点 >> 有生之年,ldquo挝rdquo
作为一只不走寻常路的女纸,我走过不少东南亚的国家,大多开发过甚,显得现代化有余,原始感不足。所以当我看到常州青旅的老挝线路时,心情又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有旅行社注意到蹲在东南亚小小角落的国家,开一条没那么多铜臭味的线路;忐忑的是,作为亚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它能不能让我玩得过瘾。
7月18日,我踏上常州直飞老挝的班机,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国土。
”初识
幸福指数全亚洲第一
航班是常州直飞老挝万象,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直飞老挝的航班,不用转机。从飞机上看老挝,仿佛是在一处原始丛林中的世外桃源一般,低矮规整的房子像一个个小玩具,玲珑可爱,乌压压硕大一片原始森林绿极成墨。
机场出口,老挝当地的地陪导游园园已经穿着老挝传统的民族服饰迎接我们了。在大巴上,园园向我们介绍了老挝的概况。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蜿蜒的湄公河贯穿了老挝狭长的国土,是老挝的母亲河。老挝国土总面积只有23万多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江苏+安徽两省的面积总和,与中国、柬埔寨、越南、缅甸、泰国接壤,人口只有万,是典型的东南亚国家,风俗相差无几。
老挝经济发展落后,老挝人民闲散而安于现状,生活节奏非常慢。80%的人民都信仰佛教,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大小不一的佛龛,任何一个村庄或者小镇,都是先建寺庙,再建其他房屋设施。据说老挝每个男性一生都至少会出家一次,少则几天,多则几年。因为佛教信仰深厚,所以老挝社会稳定安宁,民风淳朴,热情善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全亚洲第一,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初见
有啤酒有音乐有朋友
老挝这个国家十分有趣,一般国家的首都都在国土内部,但是老挝的首都万象偏偏是在国土的边境处,以湄公河为界,对面就是泰国。傍晚时分,正是人流车流增多的时候,我们的大巴行驶在狭窄的道路上,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拥堵。然而神奇的是,整个街道完全听不到焦躁的汽车喇叭声,老挝人就这么安静地等待着道路的疏通,淡定安然。园园教了我们一句必学的老挝话——“加淹淹”,翻译过来就是“慢慢来、不要急”。
▲路边随意停放的摩托车都摆得十分整齐,完全不用专人维持秩序
大巴行驶了十几分钟,就到了我们在万象居住的酒店——VANSANA,园园说,这是老挝唯一一个连锁品牌酒店。老挝的住宿条件无法跟国内相比,这家酒店大抵跟国内的四星酒店持平,胜在地理位置非常好,就处于湄公河畔,越过静静流淌的湄公河,就能够看到泰国。
▲在酒店阳台就可以看到湄公河,对岸就是泰国
我们稍作整理,就到马路对面的大排档品尝了到老挝的第一顿美餐。
▲大排档的老挝美食、全球闻名的老挝啤酒Beerlao以及闻味而动的老挝田园猫_(:з」∠)_
▲大排档的老挝美食
老挝的饮食是传统的东南亚风味,酸甜辣,因为全国的种植业都不使用农药,天生天长,所以很多食物特别是蔬菜瓜果都以生吃为主。点上三五老挝菜,能喝酒的有口福了,老挝的啤酒beerlao亚洲第一、世界前十;不能喝酒也没事,老挝的咖啡也是大名鼎鼎,冰咖啡是当地的特色。灯光亮起,附近的酒吧传出欢快的歌声,又一个老挝宁静的夜晚开始了。
▲万象的大排档,没有嘈杂,反而有点酒吧的feel
吃过晚餐,从酒店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万象的夜市。人声鼎沸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夜市与我们的小商品市场差不多,各种东西都有卖,包括老挝特色的针织、草木纸画、木制品、锡制品等。不过园园说,万象中国人很多,所以夜市中不少摊位都是中国人开的,现代化味道浓了点,如果想体会更传统的老挝夜市,可以等到了琅勃拉邦再去逛。
▲万象夜市上的木制品、纺织品、草木纸画
从夜市出来,一些人乘坐当地特色的嘟嘟车回酒店。我们几个觉得夜风正好,就沿着湄公河慢慢散步回去。园园说,老挝没有公园之类的休闲场所,只有寺庙,人们祈福去寺庙,谈恋爱就去湄公河边。一路走开,开着摩托车的老挝青年男女或手牵手浓情蜜意,或三五成群在湄公河边喝酒、唱歌、集会,拍照时候会向我们露出微笑。还有些大胆的,会用英语或者不熟练的中文跟我们打招呼,邀请我们一同喝酒。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有啤酒、有朋友、有音乐,就是最完美的事情了。
▲万象夜景
▲湄公河边三五成群的年轻人
万荣
创意的试金石
第二天清早,从万象出发,驱车四个小时前往有小桂林之称的万荣。
▲加油站的冰激凌糯米饭和冰咖啡,吃过的人说“太好吃了,真的太好吃了!”←原话,一个字没改
万荣是越战后慢慢兴起的一个镇子,更加原始和自然。万荣属于喀斯特地貌,泥土都是典型的砖红色,经过雨水的冲刷颜色更为鲜艳。这边的酒店就藏在密林之中,酒店外就是湍急的南松河,河对岸层峦叠嶂,有缥缈的云雾笼着山尖,一种若隐若现的美妙油然而生。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酒店
可以这么说,在万荣,会玩的人和不会玩的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感官。会玩的人,觉得这里充满了挑战性和未知性,每一个角落都能挑起人探索的兴趣。不会玩的人,则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
到万荣,有两件事情非常值得去做。一是漂流,两人一条皮划艇,在南松河中肆意行进,两岸青翠的山峰密林向后疾行而去,岸上偶尔出现的比基尼酒吧中,法国美女向我们举起酒杯致意。不湿身是不可能的,倒不是因为落差大水流急,而是同行的人大多年轻喜欢嬉闹,三下两下就打起了水仗,争个高下。我们不太会划桨,就雇了一个舵手替我们掌舵,所以就算被人泼水了也不怕,忠诚的舵手会替我们报仇的!
第二件必做的事情就是卡丁车。卡丁车并不少见,而万荣的卡丁车值得去开的原因,就是它的“没有规矩”。你可以开着卡丁车在红泥山路上驰骋,被红色泥浆溅满一身,“不脏不万荣”。你也可以慢慢行驶在万荣的小村庄中,看路两边鳞次栉比的小店。万荣小镇的路面不宽,但因为人不多所以显得特别宽敞,停下来喝一杯老挝啤酒,也不会有人查酒驾。
▲人烟稀少的万荣小镇
▲经过一座简陋的桥,过桥要收费的哦
▲生活着的万荣
在万荣,最多的是欧美各国的背包客,小镇上有摩托车和自行车租赁,他们常常三五成群租上车子骑行在密林中的山路上。欧美人喜欢这里,大抵是因为放肆、自由、任性的氛围与他们的需求十分契合。这就是我说为什么会玩与不会玩的人感受完全不同的原因。不会玩的人体会不到万荣的自然与美好,大约也觉得万荣还不如在酒店打牌来得舒坦。
飞驰
老挝的速度与激情
隔天一早离开万荣,又是驱车五个小时前往老挝的古都琅勃拉邦。一路都是山路,最高海拔有多米,大巴无法行驶,所以我们更换了两部小商务车。两旁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将山谷遮盖得严丝合缝,老挝人聚在一起在田间插秧,手工栽插的秧苗整齐挺拔。据说虽然老挝人的田都各自拥有的,但是一个村子的人都会一起劳作,他们喜欢这种朋友邻居聚在一起的感觉,唱唱歌、干干活,生活就特别美好。公路上,也常有附近人家散养的牛群悠闲地路过。据说白天,老挝的道路对于人和牲畜都是平等的,都可以走,所以司机碰到这些牛群,也只能停下等它们慢悠悠走过,或者轻轻按喇叭惊动它们一下。
▲师傅说我是藤原豆腐店出身的(划掉
老挝人生活“加淹淹”,但是开车时却从来不“加淹淹”,据说他们酒驾和超速都不犯法,所以司机们开车都很注重“激情与速度”,就连开在山路上也不例外,一路都是七八十码高速行驶,转弯都不带减速的。越往山上开,云雾越浓,还下起了大雨,最后几乎能见度不到五米。这些对司机都是稀松平常,照例优哉游哉地开着七八十码的速度飞驰,就我们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吓丝丝”,赶紧连比划带说地让司机慢一点,司机哈哈笑着减慢了速度,还顺便跟我们学了几句中文。我们揣着一颗忐忑的心,就这样到了琅勃拉邦。
精髓
琅勃拉邦的文艺范儿
琅勃拉邦是老挝的古都,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名城,也是老挝现存最古老的一个城镇。法国殖民地的遗存在这里尤为突出,一排排连片的法式建筑,一阵阵优雅轻容的音乐,一间间清雅的酒吧,使得欧美人士特别钟爱这里。静谧安逸的氛围中,三两好友找一间僻静的酒吧,闲聊喝咖啡、看书听音乐,明明是亚洲一个落后的国家,却可以过上欧式的小资生活,难怪吸引了那么多人驻足流连,一来再来。
而我们却没有在这样的文艺范儿中过多逗留,直接往郊外的大象训练营而去。好像到东南亚国家,骑大象都成为了一个传统项目,不过,老挝的骑大象特别“划算”。其他国家骑大象一般都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这边足足能骑够一个小时。
坐上大象背上的椅子,把手机跟小费一起塞给象童。象童一声令下,大象就出发穿行在浓密的原始森林中。越过山丘、踩过水塘,大象行走在浓森密林中,我们也一路与蔓生的枝桠接吻_(:з)∠)_。老挝人朴实和善,象童拿着我们的手机,帮我们拍了一路的照片,沿途遇上不知名的叶片特别大的树木,象童还摘下大片的树叶做一顶锥形的帽子送给我们戴。
▲出发
▲找个好风景拍个合照吧,摄影师是象童
▲象童撩妹专用树叶帽子
到达终点,工作人员已经砍好了大捆的甘蔗,递给我们喂给大象吃。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在这里喂几个小时的甘蔗也不会有人阻止。
▲大象辛苦了,吃根甘蔗吧!
▲接待完我们,大象们也下班了,去湄公河里洗澡咯~
骑完大象还有些时间,我们就顺道去了普西山,相传佛祖传佛时曾在这里留下足印。普西山不高,多米的高度,沿途却有七八处寺庙、佛像,僧侣们虔诚地念诵经文,让普西山笼罩在宝相庄严中。
普西山顶是琅勃拉邦的至高点,可以俯瞰整个琅勃拉邦的全景。火红色的夕阳晚霞中,一幢幢红色屋顶的法式小楼,夹杂着飞檐翘角的寺庙,古朴与现代、信仰与迷幻在这里融合得相得益彰,也让我们在琅勃拉邦的第一天,就领略了这座城市的精髓。
虔诚
虔诚的心闪烁光芒
在琅勃拉邦的那一晚仍然住在连锁酒店VANSANA中,不同的是,琅勃拉邦的VANSANA比万象的更加精致优雅。就如同整个琅勃拉邦的感觉一样,虽然古朴却不失优雅,虽然原始却不失精致。
然而,在这样精致的庭院式酒店里,我却没有睡好,并不是住宿条件的问题,而是我等待次日清晨的布施活动的心雀跃不停。
老挝人信奉佛教,琅勃拉邦更是老挝的佛教中心,寺庙、佛塔林立,仅市区就有30多座寺庙。每天清晨,寺庙中的僧侣们成群结队的出行化缘,成为琅勃拉邦的一道奇景,这是在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每天都有全世界各地无数的游客争相参与和观摩。
清晨,我们在鸡鸣声中惊醒,匆匆赶往指定的布施地点。园园已经帮我们联系准备好了布施用的东西——一小篮糯米饭、一些点心、板凳、垫子、绶带(老挝人去寺庙祈福都要佩戴绶带以示尊敬)。我们沿街一溜排开,远远的,身着深橙色袈裟的僧侣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整齐地走来。每个寺庙的队伍领头都是穿着包肩袈裟的比丘,后面是露着一边肩膀的沙弥们。他们赤脚拎着钵,依次安静地走过我们面前,我们将小团糯米饭和点心放入他们的钵中,这就是布施的全部流程。这些僧侣们会依次接受人们的布施,然后留下当天自己所需要的口粮,再将多余的分发给穷人和孩子们。清晨的太阳渐渐升了起来,一束阳光打在他们的身上,反射出耀目的光芒。那或许,就是虔诚的心闪耀的光芒吧!
旧都
香通与勃拉邦
其实琅勃拉邦原先并不叫琅勃拉邦,而是叫香通,意思是“金城”,年法昂王统一老挝,建立澜沧王国,就定都在这里。后来,法昂王迎娶了柬埔寨的公主,他的岳父柬埔寨国王赠送了他一尊金佛,名为勃拉邦佛。这尊佛像被视为“国王的保护者”,一直供奉在香通。年,塞他提拉王迁都万象,将勃拉邦佛留在了这里,整个城市也由此改名为琅勃拉邦,意思是“勃拉邦佛之都”。
我们当天的首站就是香通寺,它代表了琅勃拉邦经典的寺庙风格——明亮的红黄色彩,飞檐翘角,流线型的屋顶,装饰华美的柱子熠熠生辉。
大殿后墙用碎琉璃镶嵌成一棵巨大的生命树,周围绘满了佛教相关的故事。据说,只有懂得佛教的人,才能看懂这颗生命树的真正含义。
在大殿中,除了供奉的佛祖的佛像,还有一尊高僧的“肉身金佛”。大殿旁边的祈福小殿,地上供奉着一尊小小的佛像,据说如果你进去祈福后能够举起这尊小佛像,就代表你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此外,香通寺东门附近还有一幢王室的葬仪礼堂,里面陈列着一辆豪华的12米高的出殡仪仗马车和王室成员的骨灰坛。
▲香通寺建筑装饰细节
出了香通寺,我们前往大皇宫,前面所说的“勃拉邦佛”就被供奉在这里。这里同时也是老挝王室的居住地,塞他提拉王迁都万象后,这里成为了一个王室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老挝人虔诚地信奉佛教,进入寺庙必须穿着有袖子的上装和过膝的下装才可以。而王宫博物院则更加严格,进入其间必须把所有东西都寄存,也不可以带手机等摄影摄像设备进入。博物馆中陈列了国王、王妃、王子的起居室和各种生活用品,还有来从印度、柬埔寨和老挝本国收集的佛像,以及来自周边国家的赠礼,我们还看到了中国赠送给老挝国王的剑、雕刻精美的红木座椅、锦旗等礼物。
▲这座大殿中就供奉着“勃拉邦佛”
和谐
在光西瀑布坦诚相见吧
光西瀑布大概是老挝整个行程中唯一一个有“景区”感的景点了。走进其中,仿佛一头扎进了天然的空调房。葱茏的树木高耸入云霄,遮天蔽日,盘根错节,枝枝蔓蔓。可能是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还承担一部分黑熊保护的功能,保护着数十只因为人类的贪欲而已经或险些被割掉熊掌的黑熊,以及从取熊胆汁的噩梦中拯救出来的黑熊。
再往里走,潺潺的水声越来越近。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潭又一潭的浅滩,喀斯特地貌造成的独具一格的蒂凡尼色山泉水汇聚在下游,形成天然的森林泳池。
如果没有来到这里,我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能让全世界人们这么毫无顾忌地“坦诚相见”。不管国籍,不论肤色和语言,没有身份阶级的差异,在广西瀑布的山泉水中和肆意生长的密林中融为一体。有人从高处的粗壮树枝上跃入水潭中,引起一片叫好;有人在倾泻的瀑布下冲洗身体锻炼耐久力;有人从瀑布低矮的落差处走过,特别像87版《西游记》开头唐僧师徒走过珍珠滩的感觉;听到歌声了吗?老挝当地的姑娘小伙在盘坐水中,一把简单的吉他加上随性的歌唱,给这个巨大的和谐世界增添了绕梁三日的回响……
当我们还沉浸在下游各级浅滩水潭的美丽与和谐中时,在轰鸣的水声中,我们终于见到了光西瀑布的庐山真面目,狂野的水流从高达多米的山峰上迫不及待地纷涌而下,飞湍起沫,整个瀑布仿佛都笼罩在一层白色的轻纱之中,即便隔开50米远也能感受到风中氤氲的水汽轻柔地落在脸颊上。
不知从哪儿飞来的蝴蝶,一只,两只,三只……无数只许多人从未见过的绚烂灵动的蝴蝶,扇动着轻柔的翅膀翩迁起舞,仿佛是为这场盛事增添一抹颜色。那一刻,凡尘、俗世、烦恼,都随着水汽蒸腾而去。
佛心
它在老挝的国徽上熠熠生辉
从琅勃拉邦离开,坐飞机约半个小时回到万象,仍旧住在第一天的酒店。次日下午便要启程回国,所以当天的行程比较简单,以万象市内的观光为主。
驱车前往万象市中心的凯旋门的时候,我终于感受到了一些万象作为老挝首府的现代化和繁华,正是早晨上班高峰,老挝市内也有些许的拥堵,但就如我们第一天感受的那样,没有丝毫的慌乱和紧张。园园说,老挝人的工作时间非常松散,迟到是家常便饭,下午三四点就下班了,或许因为没有特别紧张的行程,所以他们可以如此淡定地行走在路上吧!
经过老挝国家主席府,就到了老挝标志性的建筑凯旋门。老挝曾是法国殖民地,这座建筑远看很像巴黎的凯旋门,但是走近看,就能发现上部充满佛教色彩的雕刻,很“老挝”。凯旋门可以买票登顶,不过我们时间有限,就仅在下部观赏了一下。在凯旋门内部下方,偶尔抬头,却发现头顶精美的佛教浮雕和装饰,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鲜亮,人物面部表情栩栩如生。
▲凯旋门及前部的广场,广场是中国政府援建的呢
▲凯旋门顶部的浮雕
从凯旋门出发不久就是老挝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塔銮,这座金光闪闪四方底座尖顶的建筑内存放着历代皇室和高僧的骨灰,据说还有佛祖胸骨的舍利。老挝人将这座建筑放在了他们的国徽上,以示他们的敬意。塔銮园区内还存放着一尊老挝最大的卧佛,宝相庄严的佛像安宁地侧躺于榻上,金色的外观与塔銮遥相辉映。据说老挝因为气候的原因,所以寺庙等建筑很容易被侵蚀,老挝人民信仰深厚,所以去寺庙的话经常能看到在翻修和改建。能长时间保持建筑和佛像的鲜亮,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接下来的行程是到两个相邻的寺庙,西萨格寺和玉佛寺。西萨格寺是万象最古老的的保留原始风格的一座寺庙,围着院墙的走廊上,共有尊触地印佛祖像,身后的院墙上则开出无数个小壁龛,每个壁龛内都有一到两个小佛像。据说,整个西萨格寺大大小小的佛像加起来共有尊,也让它成为了老挝佛像最多的一间寺庙。
▲西萨格寺大殿,不是很大
▲绕着院墙一圈都摆满了触地印佛祖像,墙上的小孔里面也是各种小佛像
▲西萨格寺门口作画的画家,在老挝非常有名
从西萨格寺出来穿过一条小街就是玉佛寺,本来园园说玉佛寺正在整修,恐怕我们只能外观,然而等我们走到门前,却意外地发现它已经开放了,园园直说我们运气不错。虽然叫玉佛寺,但其中却没有玉佛,那尊尊贵的玉佛在历史的长河中流离失所,被东南亚各国争夺,目前存放在泰国。没有玉佛的玉佛寺现在是一座玉佛博物馆,大殿和周围陈列着大大小小各种造型和材质的佛像,非常值得一观。
来老挝的四个理由至此,我们在老挝的行程全部结束了。在前往机场的途中,园园给我们说了四个词,这是她对老挝的概括,也是我们此行对于老挝的印象。祥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老挝,有着深厚的佛教信仰,人们心中安宁平和,街上几乎看不到警察,也看不到争吵,过着“加淹淹”的生活,幸福指数却是全亚洲最高,到了这里,真的仿佛将所有的烦恼都抛弃到九霄云外,只愿沉溺在回荡的诵经声中,不愿醒来。
原始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老挝人民的生活真的只能算是挣扎在温饱线上,他们没有工业区,农业发展也很缓慢。直到现在,老挝人种植作物还是“看天吃饭”,通常每年播种一次水稻,插好秧苗之后就不管了,更不用提什么施肥打农药;饲养牲畜也是散养为主,白天放出去让它们自己觅食,晚上牲畜们会自己回栏睡觉,用不上饲料,大自然就是他们的养殖场。所以老挝的饮食非常健康,蔬菜瓜果等都以生食为主,完全不怕有农药。
小资可能是受过法国殖民思想的影响,老挝的提前消费观念非常深入。在老挝,我们看到年轻的小姑娘几乎都是人手一只最新款的iphone,而实际上他们通常每月工资只合到人民币六七百块。他们习惯于透支、分期付款和预支工资,很少有存款。一旦有点闲钱就全部捐到寺庙去了。
浪漫尽管他们的生活比较贫穷,但是老挝人对于生活的热情从来没有降低。即便是再破旧的房屋,甚至在我们看来只是个窝棚的家,他们都会在外面种上很多的鲜花绿植来装饰。在老挝,常常能看到很多老挝人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弄上几个小菜,开几瓶啤酒,再带上一把吉他,好友们唱着歌聊着天,看湄公河畔的夕阳西下,日子就是这么舒坦。
关于老挝的那些事儿航班:常州机场现在开通了老挝万象的直飞航班,每周一对开,白天正点航班,非常方便。
团队:详询常州青旅:。
签证:老挝可以落地签,落地签费用为元人民币,至少从团队游来看,没有索要过关小费的恶习。
气候:老挝为典型的东南亚气候,夏天湿热多雨,外出必备雨伞。早晚温差大,建议备一件薄衬衫,既可以防晒,也可以防着凉。蚊虫比较多,蚊香、驱蚊液、风油精之类的用品还是带着比较好。
货币:老挝的通行货币为KIP,一人民币大概可以换KIP,可以在机场或者路边兑换点兑换,也可以跟导游兑换。美元有些地方可以使用,不过如果去小店或者路边摊的话,还是KIP比较好用。
消费:老挝消费不贵,换算下来跟国内差不多或者便宜一点,而且不会出现国内景区内买东西特别贵的情况。我对比了同样的东西在夜市、景区、机场的价格,夜市最便宜,机场最贵。老挝人民很淳朴,一般不会开高价,所以我们都没有怎么还价。前提是在老挝当地人那里消费,因为老挝也有很多中国人和欧美人开的店铺。老挝有小费制,比如司机、酒店服务员、象童、舵手等都需要给小费,看情况给,一般1万KIP到2万KIP就够了。
语言:老挝人都说老挝语,不过老挝的男人通常都会简单的英语,旅游从业者包括导游、司机、餐馆等也可以用简单的英语交流,有些人还会一点点中文,所以说英语加上连比划带猜基本都能进行简单交流。
着装:老挝的夏天很炎热,穿夏装去就可以了。值得一提的是寺庙都必须穿有袖子的衣服和过膝的裤子、裙子,所以最好带上这些。如果忘了带的话,有些寺庙门口会提供租借衣物的服务,但不是全部都有。
住宿:我们居住的当地四星酒店,条件还是跟国内无法相比,不过还算干净别致,酒店通常都带泳池。老挝也有五星高级酒店,通常为中国人建造或经营,感觉跟国内的五星差不多。蚊虫较多,在房间里看到蚂蚁或者虫子还是蛮正常的。
餐饮:老挝当地以生食为主,口味偏酸、辣、甜,是典型的东南亚风味。如果吃不惯的话,也可以找到很多中国人开的中餐馆,当地的中国人多是四川、湖南人的后裔,所以多是川菜,不能吃辣的最好提前跟店家说明。当地的小西餐厅也很多。老挝的啤酒亚洲第一,但是后劲很足建议一开始不要觉得好爽啊就蹭蹭往下喝。
交通:因为我们是团队,所以都是坐大巴出行,老挝很少有出租车,也就万象的中国街有几十部出租车。如果要租车的话可以租当地的“嘟嘟车”,就是有棚子的小三轮。部分小镇会有租借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服务。
用电:老挝是两孔扁平插座,国内两孔插头可以直接用,三头的需要转换器。
通讯:如果是短途旅游的话国内开一个电话漫游服务就可以。老挝虽然贫穷,但是大到酒店小到饭馆都有WIFI,景区没有,如果需要用的话可以出行前在国内租一个移动WIFI,大约20元/天,或者自带一个非合约收集到老挝换当地的上网卡,40块人民币M,还挺划算的。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方式,走山路或者很偏远的地方还是会偶尔收不到信号。
拍照:大部分地方可以拍照,不让拍照的地方会有标志提醒,所以到了一个地方要先注意观察一下,特别是寺庙博物馆等特殊场合。
抽烟:在老挝,判断某个地方能不能抽烟的方法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准备烟灰缸。如果是在室外,则要注意看标志。有些寺庙甚至寺庙附近的道路也都是不能吸烟的,一定要注意看标志。老挝人在吸烟这一点上脾气很拗,看到就会来制止。
特产:老挝的特产是象牙和红木。老挝大概是为数不多的象牙买卖不犯法的国家了,不过近几年也在收紧。不建议大家买象牙,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而且大件的象牙制品海关也会没收。小件的特产包括锡制品、木制品、针织品等都可以在夜市上买到,蛮便宜的。老挝的咖啡也很不错,当地的DAO牌三合一咖啡3美元一大包,里面有二三十包,合到人民币20块,买回来送人超级实惠。
飞机又升起了,看着下方茂密的原始丛林中透露的红色屋顶,我突然在想,三年前的老挝是什么样的,而三年后的老挝又是什么样的。
作为东南亚最晚开发旅游的国家之一,也许我们给他们带去现代化的理念和丰富的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他们懒散的生活方式,淳朴的钱财观念。也许有一天,老挝也会像许多开发过度的旅游地一样,变得人声鼎沸,变得会用流利的各国语言跟你讨价还价,变得一切向“钱”看……所以我很庆幸,在她才刚刚揭开神秘的面纱时就有幸见到她,被她天然去雕饰的面容惊艳,被她纯净的思想净化心灵,被她祥和的氛围治愈。
趁一切还来得及,“挝”居在这里,让自己虔诚的心有一处可以安放。
(文/邢妍,摄影/章淑华、丁娜、邢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