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景点 >> 限制性信念让人处于习得性无助中,变得麻木
心理问题总是存在着奇怪的轮回,你总是试图从思维中找出原因,但是兜兜转转之后又会回到原点,这就好比水蒸发以后上升到天空形成云朵,云朵飘到某一个地方,他爱上了树,于是与投身于大地变成了河流,河流接着开始蒸发,再次上升天空变成了云朵,所以你没法通过思维从这个轮回当中找到突破口!你的生活就是一部刻板运作的机器,维持机器运作的程序就是限制性信念,一切都是机械的被动的,你不能指望一部机器活出自我。
在这个轮回中心身受制于限制性信念的禁锢,像是魔咒一般驱使我们一如既往用驯化的头脑思维模式处理当下的事情,你会发现它会给我们带来的往往是冲突不幸跟力不从心的无助感!会从主观上否定正面积极行为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催生出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年通过动物实验提出来的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这一心理学概念。
实验中将一只狗关在一个充满电的铁笼子里面,狗被电击得四处乱窜苦苦哀嚎,但是却又无法逃脱,只能默默忍受电击的结束。反复多次以后,科学家将铁笼子打开以后再给笼子通上电,本以为那只狗会夺路而逃,而现实恰恰相反,那只狗苦苦地趴在地上哀鸣,等待痛苦的结束。这是限制性信念导致的绝对化思维(absolutethinking),认为做得再多也没有用,一切都是徒劳!透露出深深的绝望感,这种刻板认知让我们执拗的认为事情已经无法扭转,最终面对欲望无能为力望洋兴叹,让我们不敢越雷池一步,进而变得消极被动,无论是在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当中,我们都可以捕捉到这种习得性无助的身影!
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绝对化思维表现出来就是: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只有我这么不幸!从他们的视角看过去。所有的人都比自己幸福,自己就是一个绝对的受害者。所以他就会压制自己对于幸福的欲望,并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既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诸如悔恨自责抑郁等等负向情绪加诸在自己生命当中,在任何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依照限制性信念预设了它的发展轨迹。往往是比较悲观的结局。头脑会扼杀所有的可能性,于是事情朝着不可遏制的方向继续恶化下去,而实际上你要时刻意识到:任何事情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不过是头脑设想的概率。我们回首往事,你会发现生活中大部分事情的发展都出乎我们的预料之外的。
在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状态下的我们也如同笼中困兽一样,在急于挣扎无果之后,我们就会逆来顺受,用以往的思维模式限制性信念,主宰当下的生活就会发生冲突,在冲突中我们往往会非此即彼,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体现出来要么试图改造对方符合自己的标准,要么就改变自己内在的标准,变得非常的极端偏激愤世嫉俗。这样就引发更多的冲突斗争跟改造,感觉像是活在人间炼狱当中,在炼狱当中的人怎么能够活出自我呢?又怎么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呢?
当既不能改变自己又不能改造他人,所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消极的,一切都开始变得被动,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成长,人就会看透世间万象,最终变得麻木不仁,被动而消极的任凭生活摆布。并产生悲观厌世的心态!最后放弃努力听之任之,就像意识疗法提到过的那样:当你不知道想要去哪里,生活就会带你到不想去的地方,当你不知想要得到什么,生活就会胡乱塞给你一些不想要的东西,你无法主宰自己的生命进程。我们总是会相信头脑告诉你的事情,遵循头脑给你制定的标准。活在头脑绝对的无意识当中,把自己逼到墙角无路可逃,犹如笼中困兽,从而错失整个生命,也很难活出自我。
一个年轻人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于是就求助一个算命先生说:我现在感到很痛苦,我什么时候才能够不痛苦啊?算命先生告诉他说:你到了40岁以后就会好起来,年轻人大喜过望问道:你意思是说我40岁以后就会时来运转了。算命先生说:不是!到了40岁以后你就习惯了痛苦,到那时你就不会感到如此痛苦了。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故事却反映了心理问题的残酷性。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