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旅游 >> 苏州行记爱上苏州的N1个理由
碧螺春和开心果
网师园夜游昆曲表演
转眼又到平江路北尽头,便重游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渗透着富贵之气,自然之气,文化之气。苏州园林一般有两个功用,一个是呆在屋子里,一个是跑到房间外。屋内讲求借景,屋外讲求换景。借景主张以小见大,以有限见无限,故建筑或开窗或镂空,引外界形状、声音、色彩和香味入内,在建筑内部饮食、娱乐、读书、写字、休息,均得内外之妙。换景主张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亭台轩榭,泉石花木,精心布置,景色随空间和时间变化,包罗万象,居闹市而近自然。园林艺术远非自然再造艺术本身,通过使用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来体现园主人的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搞个大院子,种种花种种树,读读书写写字:能拥有这种悠哉游哉生活的还是那些仕途失意的达官贵人,既有闲钱,又有闲心。若为当权者,大多深宅大院,几进几出;若有庭院者,也依附正宅,为女眷所用,可参考红楼梦。可见苏州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不想工作、退休享福的不二之选。拙政园“拙政”二字正是,园主人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暗喻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拙政园中“秫香馆“,秫香,指稻谷飘香。此处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拙政园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网师园石铺地面有结有线呈渔网状。网师园中“看松读画轩“,轩如其名,轩南有古柏,已是百年之物。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严冬万木凋零,惟松柏长青,此时观赏,更见精神。(网师园位于拙政园以南三公里,昆曲惊梦图背景即为古柏,网师园夜游更佳!)网师园出拙政园,便是苏州博物馆。洁白的墙壁,灰黑色的花岗石,开放式钢结构,无处不在的玻璃窗,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合构筑了对建筑空间几何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将自然之美、人文气息和文化情感融入其中。规则几何形体的错落排布冲击了我们脑海中对于传统建筑形式的刻板印象:她古朴素雅,没有过多的装饰,像水墨画中的曼妙美人,安静朴素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从入口来到大厅,整面的玻璃墙将花园景致奉献给你,亭、湖、堤、台、树、石,就这样毫无保留地赤裸地让你看个够。从左侧走廊入展厅,“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常设展厅沿走廊左边依次分布,每个展厅数十平米,展品数十件,小巧而别致,讲述苏州本地风土人情、历史古玩、文房雅事,宗教文物。走廊右边必设窗,形状各异的窗将窗外花园景色引入馆内,甚至特别为之设一封闭空间,植以树石,填充转换展厅的观赏空闲。墨戏草堂是苏州博物馆里的一朵奇葩,草堂纯木制仿古结构,草堂周围细碎沙石铺地,翠竹环绕,一角有太湖石,姿态传神,似一幅干枯山水画。屋内迎面为北宋书画大师米芾春山瑞松图(临摹),墨色轻点,描绘烟云变化、雨雾烟消的江南山水。墨戏之作颇为灵动潇洒!墨戏堂之说由来:古人曾说,“画中丘壑,也是画家心中之丘壑”。山水之博深灵逸,滋养了世间万物,也滋养了中国的山水绘画。宋元以来,绘画已经成为士大夫消遣自娱的工具。文人多以画自娱,山水写意成为精神慰籍,解脱或享受的游戏活动。他们以游戏态度作画,草草数笔,不假修饰,惟取神韵。宋代的大书画家米芾称之为“墨戏”。文同、苏轼、倪瓒、吴镇、文征明等皆喜作墨戏画,这种文艺创作和欣赏的“自娱”曾一度成为文坛的时尚。因此,“墨戏”是中国古代文人画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水墨画形式,也是文人画家自娱较为特殊的一种创作心态。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墨戏”渐成为水墨写意画的别称。墨戏堂墨戏草堂出左厅,便进入博物馆花园。一座现代玻璃双层六角亭映入眼帘。沿石堤便可欣赏整个博物馆外部,层叠错落,绵延不绝。湖中设一台,为花园中心,周身景色齐备;湖中零星几朵睡莲,锦鲤穿梭其中。石堤左侧湖面尽头处有一石滩,石滩上假山错落,假山尽头花园角落处,巨石镶嵌。石堤尽头一松一柏,松树嶙峋,柏树挺拔。此处为花园终点,回看整个园子湖水倒映着湛蓝天空和白墙黛瓦,游人穿梭其中,意趣盎然。鱼戏莲叶间进右厅,现代美术画廊、文创商店、茶歇服务分布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右厅有一中空天井,两颗巨大藤蔓植物缠绕而上,铺满整个屋顶金属网格,金属网格中心置球形彩灯,实乃小憩福地。从右厅重回大厅,天色已渐暗。重走左侧长廊,沿楼梯而上,楼梯转折处设一屏一桌一椅。屏风后面,墙体之中引入水流,或奔驰而下,或曲折环绕,直落池中;将平面艺术垂直起来,也是奇思妙想。楼梯向上,二楼为字画展厅;楼梯向下,负一楼为特展厅。藤蔓空间再次从左侧走廊来到花园,华灯初上,人造灯光和自然光线给花园带来更加梦幻的景致。原本突兀的石滩假山,山影重叠,远近高低各不相同,映照在背后白墙之上,无需墨染,已然成画。亭、湖、堤、台,各处暖色灯光,深蓝有云的冷色天空,藏在云中被皴染的皎洁月光,将画卷重新演绎,美轮美奂!人类啊,注定只是飞蛾,永远无法摆脱对光影色彩的迷恋!连绵群山
梦幻苏博
从苏州博物馆的梦境中醒来,是时候补给一波食粮了!苏州受太湖哺育,少不了的是鱼虾蟹,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个中鲜美,爱不释口!最神奇的是苏州这样的南方城市竟然也喜欢吃面。早起一碗苏式汤面,鱼煮面汤,浇头配肉,迎接一天的太阳!当然,其中更为有名的是三虾面,吃面时,老板娘时刻叮嘱,别把汤、姜丝和青菜放进面里;不得不说,三虾面味道一流,价格也一流!松鼠桂鱼是苏帮菜正餐里的头牌了,香脆可口,甜而不腻,还不用担心刺。虽然在饮食消费高度发达的今天,哪里都可以吃到松鼠桂鱼,本地菜品还是要品尝一下!吃完正菜,再来一盏碧螺春,清香解腻,配上评弹小曲,那叫一个瑟宜!江浙一带产黄酒,苏州自产苏州桥酒是本地酒,但白酒并不出名,倒是米酒果酒居多。想必好山出好水,好水酿好酒,苏州这片水还是混了些。三虾面好玩好吃好山好水,正常苏州人是必然不会经常呆在平江路的,毕竟园林艺术还是局限在一园之内,而大好河山需要走进自然。苏州属太湖流域,来到苏州自然要一睹太湖芳容。穹窿山是太湖东岸群山之冠,海拔米,一条山道走到顶大约30分钟。部分山道又被称为御道,据说为乾隆皇帝专设,路面用青砖竖砌“人”字形花纹,寓意“万人之上”。山道两侧翠竹掩映,半路可见洞天石刻。我发现山越是矮,越喜欢用“洞天”“天池”这种词,比如喜马拉雅人家就是雪的故乡,朴实无华。穹窿山上有寺庙道观,诸多大妈大爷前来祭拜。另有孙武苑,据说是孙武隐居写孙子兵法的地方,苑中有一智慧泉,喝了可以长智慧!穹窿山最高峰特殊原因无法到达,所以也看不到太湖景色,无奈转战西山。西山位于太湖中心,主峰缥缈峰,没错就是金庸武侠里缥缈的来源!从包山寺出发,沿盘山公路而上,途径一大片茶园,问一个种茶大叔,上山怎么走?大叔一脸茫然,“什么山?周围都是山!”我也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问路,索性沿登山步道一直走。烈日炎炎,对身心都是极大考验,幸好防晒饮水准备充足。值得欣慰的是,越往上走,越能看到太湖景色。行至分叉,一条去往笠帽顶,一条通向未知飘渺峰,果断转向飘渺峰。登山步道到达尽头,杂草间能辨得小路,也有之前驴友留下的飘带为记。一段未名小路跋涉后,从一间房子后面穿出,到达缥缈峰步道百鸟园凉亭,偶遇一行爬山者。一个微胖的小哥说,我们是胖子爬山队,你看那个最瘦的是我们队长,谁瘦谁做队长。大家听完哈哈一笑,并约定山顶见。山顶之上,太湖第一峰几个假山刻字,下面是一汪水。山顶有一个三层圆亭,视野极好,可俯视整个太湖风光。江南水乡景色如画,白房绿田鳞次栉比,弯弯小河汇入茫茫太湖,太湖水面小岛漂浮错落,水汽朦胧似仙山隔云海:缥缈峰名不虚传,想必阴雨时节更有韵味。准备下山时,又遇“减肥“队小哥,点头示意后,便拾级而下。爬山途中太湖自然景观迷蒙缥缈,苏州新城景观同样靓丽。苏州秋裤大楼(苏州中心)已经成为苏州新地标,傲然屹立在金鸡湖畔。在金鸡湖的另一侧是新苏州的商业中心,与旧苏州商业中心的低矮厚重的建筑不同,这里高楼林立,时尚与现代化并存。台湾诚品书店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苏州诚品书店,便坐落于此,已经成为新的现代文创打卡目的地!苏州,这个印象里传统的文化旅游城市,年GDP已达亿,全国排名第五,直逼重庆。在苏州东部地区可以看到大片的高新科技园区,已经成为苏州发展的新动力。也可以看到苏州旧城区大量的地铁修建,不得不说河道多的城市,修地铁总是难一些。最后要吐槽的是,苏州做飞机还要跑到无锡地界,苏南硕放机场,真是太不方便了!诚品书店了解一座城市,就在她的街头走一走,停一停,你可能会找到新的爱上她的方式!爱上苏州,因为苏州和红楼梦渊源颇深。红楼梦描写人间的第一个场景,是在苏州;最让人钟情的林黛玉,是苏州人;对大观园的精彩描述,那景那情无一不让人想到苏州。包括当时苏州是全国女性文化的集中代表,有诸多江南女性文人在苏州,红楼梦极其超前时代的女性观念也时时刻刻有苏州的影子。苏州,一片多么神奇的土地!感谢驻扎长三角的各位老哥关心慰问,行程紧急,未能面基,下次一定!特别感谢FY从上海赶到苏州!---END---YST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