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苏州行记爱上苏州的N1个理由

发布时间:2020/10/1 1:37:31   点击数:
和苏州的故事是从平江路开始的。十二年前的盛夏,第一次把书本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印象搬到了现实,来到苏州。一群小伙伴来到平江路北尽头的拙政园,兴奋地饱餐着亭台轩榭、小桥流水带来的江南水乡盛宴。古色古香的建筑,繁盛茂密的树木,荷碧藕香的池塘,川流喧闹的游客,像一幅画,生动地展示在面前。依稀记得有一棵几百年的老树,树干已经被岁月挖空,只剩下周围半圈树皮仍然得以存活,被人称作“人要脸,树要皮”。依稀记得透过嵌有蓝色玻璃的窗子向外看,满眼的玉立亭亭的荷;一阵清风吹来,满怀的荷香。如果不是这次重游,恐怕已经记不清园林背后园主人的高雅情趣和文化印记,可能这些东西也是最需要时间去浸染的。这次重游苏州的起点,便是平江路的南尽头,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东边,宽阔的古运河河面在两岸灯光的点缀下显得格外璀璨,雄伟的相门城楼像一个卫士守护着这片富饶的土地。街区西边,是苏州老城的商业中心,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和低矮拥挤的传统街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平江路是一条沿河的路,历经岁月侵蚀的石板小路贯穿整个街区。河两侧,古朴斑驳的老房子是老苏州平民百姓居住的场所,也是新苏州时尚文化消费的打卡圣地。时尚前卫质地精良的苏式旗袍,璀璨夺目光泽闪耀的太湖珍珠,全国通用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恬淡幽静极具特色的文创书店,留住时光留住脚步的文艺小店,香味扑鼻诱惑满满的特色美食,冰冷无情私宅莫入的狭窄胡同……遇见平江路,遇见生活的另一种状态。苏州古运河行走平江路我们迷恋一个地方,大多数时候是迷恋一种状态,一种不同于日常工作生活的状态。表面是网红打卡,是消费主义,其实是内心的恬淡和自由。因为生活,不仅仅是高楼大厦,也可以是亭台楼阁,不仅仅是浓妆艳抹,也是可以纯真自然,不仅仅是玉盘珍馐,也是可以粗茶淡饭,不仅仅是灯红酒绿,也可以是小桥流水,不仅仅是紧张刺激、鸡血鸡汤,也是恬淡安宁、清净无为。生活从来不止有一个侧面,一种状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失去了很多种可能的状态以及探索新的可能的状态的欲望。平江路上最大的惊喜永远不是物本身,而是与眼前所见融为一体的可爱有趣的人。她扎着马尾,戴着粉色帽子,穿着深灰色T恤,背着黄色的可爱挎包;她频繁地,一边低头看画板,一边抬头看景色,手飞速地画着。“我可以给你拍张照吗?”“可以”,小姑娘羞赧着脸颊,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可以不拍脸吗?”“嗯,我想拍你专注画画的样子,你只管画就好。”小姑娘又重新开始画,并用橡皮把刚刚画失误的擦掉。阳光下,小姑娘的额头已经有了细密的汗珠,不小心沾染铅笔的黑色的手在眼角留下几道黑色的痕迹,却也遮挡不住红扑扑的脸颊,不知是太阳过于强烈,还是害羞尚未褪去。“你经常在这里画画吗?”“嗯,我家就住在前面,从小在这里长大。”“你多大了?”“你猜一下?”“15?”“我13。”“哇,好年轻!我好老了!”我心里暗想。“谢谢你让我拍照,这可能是我来苏州最有趣的体验了!”素描小姑娘在平江路中段,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和中国昆曲博物馆坐落在此,宛若明珠。“当,当,当当当~”琵琶声起,伴随着吴侬软语的细腻腔调,你可能听不懂,但你绝对不能说这东西不好听!博物馆里多讲戏剧传承,口传心授,徒子徒孙众多,形成当地有名望有势力的艺术派别。派别之间争奇斗艳,各有发展,各具特色。故听音听曲,先寻师承。戏剧艺术因时代而变,既要保留个中精华,又要适应时代发展,为广大人民服务,个中妙处细品《霸王别姬》。不禁想到,当西方戏剧被视为高雅典范,深受追捧,莎士比亚人尽皆知,中国传统戏剧又有几人闻,不由心生悲哀,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人生如戏,戏说人生,戏的故事便是人的故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评话通常一人开讲,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评弹说唱细腻,娓娓动听,温润曼妙,怡人心醉,穿插笑料,妙趣横生。书品有云(评弹)“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冷而不颤,热而不汗;高而不喧,底而不闪;明而不暗,哑而不干;急而不喘,新而不窜;闻而不倦,贫而不谄。”评弹介绍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融合文学、戏曲、音乐和舞蹈多种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体现。昆曲介绍电影《霸王别姬》中有这么一段,解放后段程二人第一次为解放军登台献唱。程蝶衣唱错了,僵在台上。段小楼吓坏了,怕票友们砸场子,便立刻向台下道歉。结果,道歉的话还未说完,底下的解放军们既不骂街也不退票,一起很文明地给两位演员鼓掌。段小楼刚放下心来,底下的解放军们忽然齐刷刷地、自顾自地高唱起军歌来。段程二人呆若木鸡。文明昌盛,观众已死。我的内心只有凄凉二字。此段评述引自

红娘丁当的小号讲戏不如听戏。一杯上好太湖碧螺春,一碟开心果,一张沙发,且抬头细听;一袭华美长袍穿在身,一段石桥路,一座凉亭,且注目细看。平心静气,享半刻美妙,点戏价高,不如白嫖;如果遇到票友切磋,那便再好不过,可以一直爽!几曲下来,疲惫全无,茶也续了三杯,这才是有滋有味不是?!朋友圈知名票友学姐强烈推荐人美声甜昆曲名家单雯,骗我入圈!“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林黛玉也喜欢这个啊!且听:苏州评弹

碧螺春和开心果

网师园夜游昆曲表演

转眼又到平江路北尽头,便重游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渗透着富贵之气,自然之气,文化之气。苏州园林一般有两个功用,一个是呆在屋子里,一个是跑到房间外。屋内讲求借景,屋外讲求换景。借景主张以小见大,以有限见无限,故建筑或开窗或镂空,引外界形状、声音、色彩和香味入内,在建筑内部饮食、娱乐、读书、写字、休息,均得内外之妙。换景主张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亭台轩榭,泉石花木,精心布置,景色随空间和时间变化,包罗万象,居闹市而近自然。园林艺术远非自然再造艺术本身,通过使用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来体现园主人的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搞个大院子,种种花种种树,读读书写写字:能拥有这种悠哉游哉生活的还是那些仕途失意的达官贵人,既有闲钱,又有闲心。若为当权者,大多深宅大院,几进几出;若有庭院者,也依附正宅,为女眷所用,可参考红楼梦。可见苏州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不想工作、退休享福的不二之选。拙政园“拙政”二字正是,园主人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暗喻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拙政园中“秫香馆“,秫香,指稻谷飘香。此处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拙政园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网师园石铺地面有结有线呈渔网状。网师园中“看松读画轩“,轩如其名,轩南有古柏,已是百年之物。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严冬万木凋零,惟松柏长青,此时观赏,更见精神。(网师园位于拙政园以南三公里,昆曲惊梦图背景即为古柏,网师园夜游更佳!)网师园

出拙政园,便是苏州博物馆。洁白的墙壁,灰黑色的花岗石,开放式钢结构,无处不在的玻璃窗,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合构筑了对建筑空间几何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将自然之美、人文气息和文化情感融入其中。规则几何形体的错落排布冲击了我们脑海中对于传统建筑形式的刻板印象:她古朴素雅,没有过多的装饰,像水墨画中的曼妙美人,安静朴素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从入口来到大厅,整面的玻璃墙将花园景致奉献给你,亭、湖、堤、台、树、石,就这样毫无保留地赤裸地让你看个够。从左侧走廊入展厅,“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常设展厅沿走廊左边依次分布,每个展厅数十平米,展品数十件,小巧而别致,讲述苏州本地风土人情、历史古玩、文房雅事,宗教文物。走廊右边必设窗,形状各异的窗将窗外花园景色引入馆内,甚至特别为之设一封闭空间,植以树石,填充转换展厅的观赏空闲。墨戏草堂是苏州博物馆里的一朵奇葩,草堂纯木制仿古结构,草堂周围细碎沙石铺地,翠竹环绕,一角有太湖石,姿态传神,似一幅干枯山水画。屋内迎面为北宋书画大师米芾春山瑞松图(临摹),墨色轻点,描绘烟云变化、雨雾烟消的江南山水。墨戏之作颇为灵动潇洒!墨戏堂之说由来:古人曾说,“画中丘壑,也是画家心中之丘壑”。山水之博深灵逸,滋养了世间万物,也滋养了中国的山水绘画。宋元以来,绘画已经成为士大夫消遣自娱的工具。文人多以画自娱,山水写意成为精神慰籍,解脱或享受的游戏活动。他们以游戏态度作画,草草数笔,不假修饰,惟取神韵。宋代的大书画家米芾称之为“墨戏”。文同、苏轼、倪瓒、吴镇、文征明等皆喜作墨戏画,这种文艺创作和欣赏的“自娱”曾一度成为文坛的时尚。因此,“墨戏”是中国古代文人画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水墨画形式,也是文人画家自娱较为特殊的一种创作心态。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墨戏”渐成为水墨写意画的别称。墨戏堂墨戏草堂出左厅,便进入博物馆花园。一座现代玻璃双层六角亭映入眼帘。沿石堤便可欣赏整个博物馆外部,层叠错落,绵延不绝。湖中设一台,为花园中心,周身景色齐备;湖中零星几朵睡莲,锦鲤穿梭其中。石堤左侧湖面尽头处有一石滩,石滩上假山错落,假山尽头花园角落处,巨石镶嵌。石堤尽头一松一柏,松树嶙峋,柏树挺拔。此处为花园终点,回看整个园子湖水倒映着湛蓝天空和白墙黛瓦,游人穿梭其中,意趣盎然。鱼戏莲叶间进右厅,现代美术画廊、文创商店、茶歇服务分布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右厅有一中空天井,两颗巨大藤蔓植物缠绕而上,铺满整个屋顶金属网格,金属网格中心置球形彩灯,实乃小憩福地。从右厅重回大厅,天色已渐暗。重走左侧长廊,沿楼梯而上,楼梯转折处设一屏一桌一椅。屏风后面,墙体之中引入水流,或奔驰而下,或曲折环绕,直落池中;将平面艺术垂直起来,也是奇思妙想。楼梯向上,二楼为字画展厅;楼梯向下,负一楼为特展厅。藤蔓空间再次从左侧走廊来到花园,华灯初上,人造灯光和自然光线给花园带来更加梦幻的景致。原本突兀的石滩假山,山影重叠,远近高低各不相同,映照在背后白墙之上,无需墨染,已然成画。亭、湖、堤、台,各处暖色灯光,深蓝有云的冷色天空,藏在云中被皴染的皎洁月光,将画卷重新演绎,美轮美奂!人类啊,注定只是飞蛾,永远无法摆脱对光影色彩的迷恋!

连绵群山

梦幻苏博

从苏州博物馆的梦境中醒来,是时候补给一波食粮了!苏州受太湖哺育,少不了的是鱼虾蟹,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个中鲜美,爱不释口!最神奇的是苏州这样的南方城市竟然也喜欢吃面。早起一碗苏式汤面,鱼煮面汤,浇头配肉,迎接一天的太阳!当然,其中更为有名的是三虾面,吃面时,老板娘时刻叮嘱,别把汤、姜丝和青菜放进面里;不得不说,三虾面味道一流,价格也一流!松鼠桂鱼是苏帮菜正餐里的头牌了,香脆可口,甜而不腻,还不用担心刺。虽然在饮食消费高度发达的今天,哪里都可以吃到松鼠桂鱼,本地菜品还是要品尝一下!吃完正菜,再来一盏碧螺春,清香解腻,配上评弹小曲,那叫一个瑟宜!江浙一带产黄酒,苏州自产苏州桥酒是本地酒,但白酒并不出名,倒是米酒果酒居多。想必好山出好水,好水酿好酒,苏州这片水还是混了些。三虾面好玩好吃好山好水,正常苏州人是必然不会经常呆在平江路的,毕竟园林艺术还是局限在一园之内,而大好河山需要走进自然。苏州属太湖流域,来到苏州自然要一睹太湖芳容。穹窿山是太湖东岸群山之冠,海拔米,一条山道走到顶大约30分钟。部分山道又被称为御道,据说为乾隆皇帝专设,路面用青砖竖砌“人”字形花纹,寓意“万人之上”。山道两侧翠竹掩映,半路可见洞天石刻。我发现山越是矮,越喜欢用“洞天”“天池”这种词,比如喜马拉雅人家就是雪的故乡,朴实无华。穹窿山上有寺庙道观,诸多大妈大爷前来祭拜。另有孙武苑,据说是孙武隐居写孙子兵法的地方,苑中有一智慧泉,喝了可以长智慧!穹窿山最高峰特殊原因无法到达,所以也看不到太湖景色,无奈转战西山。西山位于太湖中心,主峰缥缈峰,没错就是金庸武侠里缥缈的来源!从包山寺出发,沿盘山公路而上,途径一大片茶园,问一个种茶大叔,上山怎么走?大叔一脸茫然,“什么山?周围都是山!”我也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问路,索性沿登山步道一直走。烈日炎炎,对身心都是极大考验,幸好防晒饮水准备充足。值得欣慰的是,越往上走,越能看到太湖景色。行至分叉,一条去往笠帽顶,一条通向未知飘渺峰,果断转向飘渺峰。登山步道到达尽头,杂草间能辨得小路,也有之前驴友留下的飘带为记。一段未名小路跋涉后,从一间房子后面穿出,到达缥缈峰步道百鸟园凉亭,偶遇一行爬山者。一个微胖的小哥说,我们是胖子爬山队,你看那个最瘦的是我们队长,谁瘦谁做队长。大家听完哈哈一笑,并约定山顶见。山顶之上,太湖第一峰几个假山刻字,下面是一汪水。山顶有一个三层圆亭,视野极好,可俯视整个太湖风光。江南水乡景色如画,白房绿田鳞次栉比,弯弯小河汇入茫茫太湖,太湖水面小岛漂浮错落,水汽朦胧似仙山隔云海:缥缈峰名不虚传,想必阴雨时节更有韵味。准备下山时,又遇“减肥“队小哥,点头示意后,便拾级而下。爬山途中太湖自然景观迷蒙缥缈,苏州新城景观同样靓丽。苏州秋裤大楼(苏州中心)已经成为苏州新地标,傲然屹立在金鸡湖畔。在金鸡湖的另一侧是新苏州的商业中心,与旧苏州商业中心的低矮厚重的建筑不同,这里高楼林立,时尚与现代化并存。台湾诚品书店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苏州诚品书店,便坐落于此,已经成为新的现代文创打卡目的地!苏州,这个印象里传统的文化旅游城市,年GDP已达亿,全国排名第五,直逼重庆。在苏州东部地区可以看到大片的高新科技园区,已经成为苏州发展的新动力。也可以看到苏州旧城区大量的地铁修建,不得不说河道多的城市,修地铁总是难一些。最后要吐槽的是,苏州做飞机还要跑到无锡地界,苏南硕放机场,真是太不方便了!诚品书店了解一座城市,就在她的街头走一走,停一停,你可能会找到新的爱上她的方式!爱上苏州,因为苏州和红楼梦渊源颇深。红楼梦描写人间的第一个场景,是在苏州;最让人钟情的林黛玉,是苏州人;对大观园的精彩描述,那景那情无一不让人想到苏州。包括当时苏州是全国女性文化的集中代表,有诸多江南女性文人在苏州,红楼梦极其超前时代的女性观念也时时刻刻有苏州的影子。苏州,一片多么神奇的土地!感谢驻扎长三角的各位老哥关心慰问,行程紧急,未能面基,下次一定!特别感谢FY从上海赶到苏州!---END---YSTAU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ly/201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