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天气 >> 老挝琅勃拉邦,没有烦恼的悠闲生活
琅勃拉邦,是老挝著名的古都,佛教重镇,现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地。行前,我见资料说,主要历史文化胜迹有王宫博物馆,浦西山,及众多的古老寺院。据说,该邦人口不足5万,但僧人有多位,寺院不下30座。而邦名之得,也与佛教相关。相传,14世纪,为其岳父的柬埔寨国王赠一尊1.3米的勃拉邦金佛即铂金佛予当时的老挝国王,老挝国王以之作为镇国之宝。后来,纳塔提亚王迁都万象,该勃拉邦金佛就留在旧都,旧都便被称之勃拉邦佛之都,改名琅勃拉邦。据说,该佛现在还在某个古塔中供着。为此,该邦一直为我向往,但从未去过。从万象到此,我乘坐的是老航,小飞机,倒是轻巧轻便。于机上,我突发奇想,如小飞机必须迫降,相信,其不仅容易而且成功率一定比大型客机大。因此,坐小飞机的安全系数反而比大型飞机高,是否真如此呢?
从万象飞到琅勃拉邦,1个小时左右。该邦机场小小的,不远处即为几座不大不小的美山。下的飞机,似乎客人们都不急的样子,忙着于停机坪照相。有日本人、西方人……。出的机场,我也没急着租车,因机场外有搭着简易蓬子,让候机的人呆的,因机场内候客室等空间很小,便把蓬子这一带用上了。有不少人,其中坐着。于此,我取出地图,先找一找住所及所处地域,最后决定落脚湄公河边,因那一带,寺院特多,小旅社也特多。如寺住不上,也可住小旅馆。看一下,要去什么地方参观,先了解一下有什么景点。
到得湄公河边,我发现,我选择对了方向。这里,有三条纵街,很长,各条两边,皆为小旅馆、工艺品店、小餐厅等,是世界背包客的天堂,纵中犹有横街,同是风格。其间,寺院似有十数到二十多座。不过,没有我住的,给钱也被婉言拒绝。找了家小旅馆住下,每晚8美元,木头房子,前临湄公河,河水泛黄,似刚洪水过一般,房内有卫生间、空调,但没有电视机。
小旅馆的楼下登记处旁,有电脑,可以付费上网。同座楼起码住了十几位各国老少,由于我是僧人,成了其中最热门人员。小楼梯上下、厅中、出入门等,大多数人都会笑着与我打招呼,知我姓的,还Rev·shi或mr·shi的叫个不停。饭后,部分旅人坐于厅中聊天,有人请我念几句经给他们听听,我来了段巴利文的三皈依,他们说好听,有人以为是中国话,待弄明白是南亚巴利语诵经法,才自嘲说见多识少。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少林寺话题、西藏僧人话题、或禅或功夫话题、或达赖话题。
有时,人的幸福,不是得的多,不是有的多,而是得的少,有的少。琅勃拉邦,在这,没想到要有什么,要得什么。什么权利、地位、金钱、爱情,似乎离此很远。于此,没这概念,只有二字:悠闲。吃饭,不急;走路,不急;说话,不急。一切,慢慢来。有人说,老挝穷,我不信。在这,人们多富有,他们有吃有穿有住,没有烦恼或少有烦恼。你想,人生有这福报与境遇了,夫复何求?花了一天时间,我看了三条大街上较大店内的工艺品,满街商铺,或金银镶嵌饰品、或象牙雕刻、或丝绸、或木刻、或铜铁铸、或陶瓷、或檀香、药材……。其中,最多的是佛像,各式各样,或古的或仿古的,我疑自己进入了博物馆。如谁对此感兴趣,到此,应是购物的一个小天堂。
次日,与荷兰的几位同楼旅人,赴唐丁洞等。
唐丁洞距我们住处有二三十公里,我们租了辆突突车,走了一段柏油路后就是泥土路,小小的,于树木于原野穿行,然后到了湄公河边的一处地方。江那边,是绝壁的山,唐丁洞就在那绝壁处。为此,得从这边乘坐小船过去。小船窄窄,只有一尺多到二尺宽,坐三位客人,连开船的才四个人,每人来回三美元。这唐丁洞,据说,原为人们避难用的,战争时,人躲到那里。洞分两处,口不大,但内很深,很大,现放了许多小佛像,像古的,不知是否为古的。一个洞,光线很好。另一个,没有光线,要借助洞口备有的手电筒方可见洞中一切。同去的小年青不时于黑暗洞中突然乱喊一声,以吓同往者,引得大家一阵善意的骂以及惊叫与笑。据船夫介绍,从城市来此,可坐船;回城,从此,亦可坐船。这是湄公河的上游,城处下游。如坐船,相信会是另番景致。
从唐丁洞回城后,他们去租自行车,骑车逛街。一我为僧人,二也老了,岂有办法同他们小青年,便无同行。为此,他们还感到遗憾。想不到,我还挺受“欢迎的”。当然不是我,是我这衣服。他们虽玩得地方多,但我这旅友,他们一定是没有过。晚间,去看了看夜市,好大,好多的土布、工艺品、老挝茶、老挝咖啡、当地的画作、土碗等等。我选了两个类似与香袋的包,同行的看我背着,大笑,说像是actor,不应是现实中的人。问为什么,说现实中人生活好好的,干嘛要自找麻烦,作僧人,自我约束。也许熟了,他们的话也开始放肆起来。我说南亚国家,男人大部分都要出家为僧的。他们说,但他们非终生。他们说:他们去过泰国,知道这些。看来,西方年轻人与南亚年轻人之间,在价值观上,一定有很大的差异。
次日,到几个寺院,与僧人们聊天,因他们英文多不太佳,难于顺畅沟通。不过,倒是参观了两个寺院僧人的生活区,在他们的引导下。参观后,感觉与兰卡寺院、缅甸寺院的生活、修行方式差别不大。不过,其寺院的文化与艺术,让我惊叹。像香通寺,规模宏大,于湄公河边,据说,为国王所建,其大殿,代表着该邦寺院的典型风格。而维苏那拉特寺,建于年,是该邦最古老寺院,朝拜与参观者颇多,里面,有个戒坛,建于15世纪,还有许多木制的佛像。
由于国内寺务会务待办原因,在该邦没有多停留。不过,说实在,很想多停留一些时间。离开时,老感觉此行不够尽兴,时间太紧张,留下遗憾颇多。尤其是,几条街上的几乎都是佛教文化为背景的真古与假古工艺品没有看够。下次,当专程去该邦一趟,就为流连于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风格多样、材质不同、种类繁多的佛教艺术天堂里。
其实,缺憾的还不仅于此。据我所知,在老挝,万荣、四千美岛,皆为山水景致胜地,佛教的香格里拉,僧人的桃花源,是赴老挝者非看不可的地方。但因前述的原因,我都无法前往,而是匆匆从琅勃拉邦赶回万象。
由于老挝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力相对薄弱,没有任何出海口,对外交往堪称封闭,加上佛教文化影响,人们多知足常乐安于现状。更因,该国人口少,所以,中国人对其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tq/2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