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作家专访徐剑我想写

发布时间:2024/8/28 14:40:27   点击数:
白癜风专家刘云涛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255.html

本文转自:云南网

年,徐剑和一半合著的作品《云门向南》发表,书中将云南的千年巨变浓缩为太阳一天的东升西落,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娓娓道来。他在开篇这样写道:“十六岁参军离开家乡,已四十四载。雏鸟离巢,一去经年,虽时常有如候鸟般折返,终究还是成了游离于云南山水之外的游子。”

采风感悟:

印象最深的,我觉得还是那个古老的、有百年历史的火车站。这个多公里的滇越铁路,就是一个大的国家铁路公园,它的百年历史、还有它的文化风情、民俗,乃至这条铁路建设当中的中国铁路工人和法国工程师的故事,都在这里一一地体现。

看到它的实物,你就会感受历史的气息,人和那种眼前历史的那种感应就发生了。我觉得这块地方是可以写出东西、是可以拍成电影的,不单是有一个《芳华》,还会有更多更好看、由碧色寨而拉动的整个滇越铁路的文化和书写。

我觉得云南的作家特别幸福、特别幸运。这块土地的文化景观、历史景观和民俗景观,都是非常多样的。它的差异性特别强,每到一个站点,你会遇到汉族、彝族、苗族、瑶族等等,这种文化的多元对应,这对作家的书写是非常好的。

我有个梦想,可能和少年时代的滇越铁路情结有关。大概十一二岁、初一的时候,从老家大板桥那个地方,到8公里外坐火车,坐到大荒田。很挤啊,特别是回去的时候基本上上不了车,是怎么挤上去的都不知道。

我记得有天晚上,从大荒田坐火车到昆明,上火车的时间比较晚吧,要坐一个晚上。你会觉得,怎么不到公里的路程,会要一个晚上?

但是那种小火车的梦想,有一种摇篮的梦想,所以时隔很多年后我就有一个情结,就很想写一个“一条路”,写滇越铁路和中老铁路,书名就叫《春城万象》。因为昆明是春城,火车是开往万象的,它有无限的意义。

所以我的梦想就是如果要来写这本书,展开采访的时候,我可能会背上双肩包,然后从昆明的北站或者是老火车站,沿着铁路沿线,徒步走,用一个月时间走完公里的路程。特别像碧色寨这样,像徐家渡这样,像屏边人字桥这样的地方,都可以住下来,待上3到4天,会谈出很多的历史的、当下的故事。可能会有铁路上的几代人,从爷爷辈或者曾祖父辈的,四代人的故事,都可以在书里面像铁轨一样,记忆和展示,伸向远方,连接过去和未来。

作家专访

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徐剑的口头禅是:“我是云南人民的儿子”。离开云南几十年,却乡音无改。

在作品《云门向南》中,他以“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转身的地方”“太阳当顶的地方”“太阳回家的地方”为脉络,由东向西,行走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回望蜀身毒道、茶马古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实地感受建设中的新滇越公路、中老铁路、昆曼国际大通道、中缅国际铁路和国际化航空枢纽建设,立足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将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进程具体化为有着酸甜苦辣、欢乐忧伤的普通人的故事。

究竟对故乡有着怎样的热爱,才能踏遍万水千山,写出如此深刻的文字?再回云南,故乡是否依旧是他记忆中的模样?

在“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座谈会上交流发言记者黄兴能摄

此次采风活动,他再次踏上故土,一路上他感叹于故乡变化之大的同时,也不忘思考将所见所闻融入自己的文字当中。

在西南联大旧址采风记者黄兴能摄

这位游离于云南山水之外的游子依然时时刻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tq/275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