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象 >> 万象地图 >> 浅谈徐炽书法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一、徐炽书法的历史地位
历史上每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无不历经苦难和艰辛,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没有历经苦难的坚强的毅力又怎能成就大师?在先生故友回忆文章中得知在铁西区文化馆工作后不久后,先生就被迁至铁西最大的棚户区艳粉屯,条件极其艰苦,冬天室内可见冰,夏天雨水淹灶炕,很难想象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先生竟然泰然处之,无论是夏天烦闷蒸人的气候,或是寒气刺骨的冬天,先生始终未尝放下手中的笔,临池不辍,乐在其中。
先生说:“虽生不逢时,亦不妄自菲薄,亦不妄自尊大,司马迁扫地十年,乃有《史记》问世,六一老人被辱,可听秋声之悲,东坡三谪,仍留词林绝唱。先生风骨,堪比古人!”同为他的学生也是他的邻居的左沈生的回忆中得到证实:“无论春夏秋冬,铁西区艳粉街一个破旧的小巷之中总有一个小房的灯光亮到最后。灯光下,先生上身光着膀子,脖子上搭一条毛巾,描红临帖,挥汗如雨”。多年以后,就是在这条巷子里,成就了一位在辽沈乃至全国书坛学习颜体的领军人物。徐炽早年的生活环境对其性格及其创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后天的努力都为徐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汉魏产生钟、张,晋末出现二王,盛唐涌现出颜、柳、欧、赵,一切看似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徐炽先生能够历经六十余年不懈努力,从众多的业余书法爱好者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辽沈书坛上领军人物,正是在中国逐渐走出政治禁锢,开始文化艺术复兴的大背景下完成上述过程的。中国书法艺术兴起之初是在“文化大革命”刚刚消除之际,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就在这时,书法艺术创作风潮渐渐兴起。
八十年代初,辽宁省青年一辈的书法家在全国著名书法家沈延毅和杨仁恺等的带领下,学习书法之热以迅雷之势快速发展起来,当时的“九畹”可谓是闻名全国书法界,作为全国书法创作先锋代表,九位中青年书法家举办的“九畹”书法展闻名海内外,他们在书法上的功力都相当的深厚,展览的同时也使书法界对关内书法界瞩目,在这个历史时期,他们的这种实力和动力推动了全国书法创作的发展,今天来看他们的作品,也依旧能感受到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当年“九畹”书法作品展的真迹大都难以寻找,然而,翻开辽宁美术出版社年版的《九畹书法作品选》,尽管印刷之华美装祯之精良与当下很多书法作品集不能相提并论,但就书法作品的水平而言,很多书法作品今天读来仍是令人敬畏。
徐炽先生可以说是“九畹”当中的主力,行草书风格强烈,韵味醇厚朴拙,杨仁恺赞誉他的书法“笔刀扛鼎,饶有大将之风”,“剑及履及,笔笔有致,气韵蕴藉”。正值壮年的徐炽先生能有如此成绩与他执着追求书法艺术的付出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位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无不与他坚强的毅力和艰苦的努力有关,徐炽先生在六十余年的学书道路上不断创新,自成一体,以其人书俱老的书法艺术屹立在辽沈书坛,乃至全国书法界也是屈指可数,四十年的从教的教育经历更是培养了大批青年才俊,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这是他对辽沈影响的鲜明特征,也使他在全国声名远扬。
徐炽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更是学者型书法家,在书学理论上也有很大的贡献,在继承古人的书学理论上,不断创新,有自己独特的书学观念,著有《学书指要》,徐先生意在“普及”,然而,以徐先生深厚的书法理论根基,执著的探索精神,使这本书又具有“提高”的效应,从中可见徐先生对传统书论下了很深的功夫,厚积薄发,阐精举要,形成《学书指要》语言简洁,论理明晰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徐先生有多年的书法创作和书法教学经验,这本著作也是徐先生书法创作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其中蕴涵着徐先生特有的书法审美理想,每章每节都有徐先生书法思想的闪光点,书法专家也会感受到其中的学术价值。
今有徐炽先生的作品数量近万幅,时间跨度三十多年的近六十余本日记,总计四百多万字,徐炽先生日记里记录着他对艺术、教育和书法研究的思考印记,这些作品和日记是非常珍贵的资料,见证了时代与社会的逐步发展过程,能从中了解人们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变化,更从中呈现徐炽先生对于生活、对于他挚爱的书法艺术的真实感悟和思考,对现当代书法史和社会文化学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徐炽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书法大家,是近现代辽宁书法史上继沈延毅、杨仁恺等书法大家之后的第二代代表书家,以其深厚的艺术理论底蕴、卓越的艺术才华屹立在现代中国书法艺术领域的高峰。
二、对现当代书法的影响
徐炽先生常对学生们说这样一句话:“小道逍远。”他认为书法是小道但是大有可为,要亦步亦趋,脚踏实地的走下去,用了一生精力和心血在书法上,才有了颜体学习的领军地位;才有了真草隶篆行和大中小字样样精通的本领;才有了桃李遍天下的可喜成果。用著名书法家李仲元先生的话说:“徐炽先生是用一生只做书法一件事的态度来从事书法艺术实践的。”徐炽先生作为沈阳市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的奠基人,把书法高校教育专业化,在书法教育中将书法家的角色和教育家的角色结合,使书法学科出现在高等教育中,扎根立足,为鲁迅美术学院后期教育培育了众多的优秀书法人才。
书法作为中国艺术最独特的艺术,对于人们陶冶情操和性格的完善具有很深刻的意义,对于书法教育的时代性思考,也是对文化发展反思,书法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中国培养利国利民的人才,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徐炽先生为人醇厚质朴,为新时代培养书法艺术传承的接班人,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书法艺术,不仅口传身授,更是著书立说传予后人,深厚的书法理论根基,勇于探索的精神为我们新时代书法传承者之榜样,他用他的艺术人生诠释了: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大爱无痕。
徐炽先生对艺术的执着热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犹如寒梅傲雪般的生命力,他的勤奋和对书法艺术反复的实践是我们学习的动力源泉,为新一代书法继承者的艺术创作开拓了方向,就如徐炽先生所说,书法是文学和修养的结合,它与哲学、音乐、绘画、运动等都有关系,徐炽先生的书法中也有写意绘画的墨相,同时也爱好运动,将运动与书法这种动、静完美的结合,其书法就是给人一种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大气象。徐炽先生一生爱慕颜鲁公气象恢宏的书风,颜体之韵宛如己出,奠定了其学颜领军地位,徐炽先生在书写书法作品的时候有“无意于佳乃佳”的妙境,风格也会随着心情的变化起伏而具有不同的书写面貌:或平和沉稳、或苍劲雄浑、或珠圆玉润,可谓是变幻无穷。
作为徐炽先生的学生,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赵宝平教授赞其师:“书法由法进入美与妙的境界,期间经历着艰难的“化蝶”过程,即由法度步入艺术的自觉阶段,其中人的主体精神的建构尤为重要。古来‘泥古无我’的书家不计其数,由于被动接受传统信息而不能蜕变新生,以形成真我,因而湮没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了无声息。在人类发展的大坐标中能将自我融合于传统的发展脉系中,并顺势而上,取得大的突破,需要过人的胆识,更需要深广的实学修养,这样才能法古鼎新,造就走在时代前列的巍峨大家。徐先生的艺术实践既是很好的例证。”艺术家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他的作品既具有自然物的神韵,又有艺术家自己独特的思想,这两者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就是经典之作。
徐炽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一生与教育结缘,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突出的贡献,如今的徐炽先生可谓“人书俱老、返璞归真”,徐炽先生以其崇高的人格、精湛的书法艺术和无私奉献的艺术精神,给当代学书者以启迪,在生活上、艺术上和精神上都能获得影响一生的启示,而先生也定是中国现代书法史上熠熠生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