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名家解读下水文汇编二江苏省

发布时间:2020/10/6 14:06:03   点击数:

  

我连声说:“我也是瞎喝!”

“送一盒给我,要最好的。”

表叔每次临走时都这样说,我早已预备好,将另一盒没开封的茶叶递给了他。

在一旁玩积木的儿子忽然放下手中的积木,跑到矮柜前,开门,拿出茶叶,递给我表叔,大声地说:“最好的茶叶在这里!”

我脸一红,赶忙说:“瞧我这记性,把这盒给忘了。”

没想到儿子大声纠正我:“爸爸没忘,是爸爸藏起来的。”

孩子的语言真直率,有一说一,不遮不掩。不像我,遮遮掩掩,明明是不愿意将好茶送人,偏碍于情面,左顾右盼,言不由衷,听的人累,说得人更累。

儿子读小学,有一次带儿子逛街,七岁的他忽然扯扯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要喝妙水!”我很奇怪,从来没听说过妙水,循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一个摊点,玻璃上贴着“炒冰”两个字,六岁的孩子识字不多,错读成“妙水”,妈妈纠正他,说应该读“炒冰”。他想了想,说:“冰就是水,能炒,你不觉得很奇妙吗!”我们笑,孩子也笑。

有时候,我们大人读书太过于一本正经,碰到拿不准的字,绝不敢读出声来。特别是我们做老师的,碰到不认识的字,自己不敢读,生怕失了面子,假装着考学生,学生不认识,就训斥他们没有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等学生查到了,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沾沾自喜,有时还用这种方法教年轻教师。有时真读错了,被学生指出来了,往往明知读错,还偏不承认,假扯一通古今读音、多音、方言之类的鬼话,为自己辩解,找台阶下。孩子则不然,知道错了,虽然没直接认错,但认错的语言真是奇妙,颇有些狡黠的辩白,或者说根本算不上辩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聪颖,平常的语言,居然可以蕴含着大人们根本看不到的哲理。

后来,儿子读初中。我们打算买房,看了很多楼盘,比较来比较去,环境好的嫌偏,交通方便的嫌吵,物业管理好的嫌贵……始终定不下来,其实说来说去就是想买一个既贵又静交通又好的,面子上好看,可又舍不得出钱。

一天中午,我和妻子又在讨论买房的事,儿子一边做作业,一边说:“你们这样是买不到房子的!”

我问:“为什么!”

他说:“你自己去看《小王子》去!”

这是他最爱读的一本书。也不知道他想让我看哪一段,这此年,他渐渐长大,吝于言辞,我也就不多问,赶紧到他房间找来《小王子》,好在书很薄,一会儿就看完了,我知道他想让我看什么了: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我们就是这样的大人,到处看房子,根本没有看到房子本身,都是跟钱有关。后来,我们果断地买了一处房子,很偏,但外墙是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

从此,我再也不敢小瞧孩子的语言了,他们直率坦诚,富有诗意,不矫不饰,去伪存真,常常直奔事物的本质。

现在,儿子读大学去了,路途远,学业紧,对于我,他更吝于言辞了。不过他留给我的那本《小王子》,成了我学习语言的教科书,每当我自觉语言干瘪无味、油腔滑调时,只有静来心来读一读《小王子》,才能有点底气站在课堂上说点人话。

主编简介

主编简介:王洪亮。网名:西城醉生。年独自一人创办淮安语文网,年注册高考作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bulili.com/wxjc/2017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